金風科技去年12月一口氣拿下河北省張家口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的八個風電場設備項目,金額共計47.75億元人民幣去年10月開標的國家首批四個海上風電項目,也被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上海電氣分享.
風機龍頭企業跑馬圈地的同時,其2010年股價表現亦相當不俗.東方電氣A股去年勁揚54.8%,金風科技A股累計上漲24.5%,輕松跑贏上證綜指.SSEC的全年下挫14.3%.
不過在壓縮成本、報價走低的同時,設備可靠性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風電項目一般都長達20年以上,被稱為"長跑"項目,可靠性問題不可小覷.
龍源電力的楊校生就認為,作為風電商會高度關注風機可靠性問題,這也是促進設備商產業升級的正常過程.
**風機小企業的生死局**
又要控制成本攬活、又要保證質量,對于一些當年匆匆上馬、缺乏技術儲備和行業經驗的小企業而言,當真不是易事.但目前看來,多數不具備規模、技術、成本優勢的小整機制造商,面臨的將是非生即死的棋局.
除了控制新增裝機容量,國家也在政策面上推進產業升級.工信部、發改委及能源局等起草的"風電設備企業準入標準"已進入徵求意見階段,該標準對廠家規模和技術水平都提出了要求,據行業人士計算,合乎標準的企業僅約十家.
湘財證券的候文濤表示,現在來看風電設備行業大吃小的情況不多,小廠無法為繼時,要麼轉變方向告別風電行業,要麼只有死掉.
而大廠也的確對這些面臨淘汰的小廠提不起胃口.金風科技公共事務總監姚雨對路透說,大型企業即便要兼并,也會優先考慮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的對象,"(小整機商)它沒有技術,也沒有市場,我把它并掉以後豈不是成了自己的包袱了嘛."
"我們要加強對關鍵零部件的掌控,如電控、高端葉片等,自己要掌握研發和制造能力.一旦市場發生變化、波動,關鍵部分的價格會變得緊俏,這些東西拿在自己手上是有保障的."姚雨說.
金風科技已于去年收購協鑫江蘇共100%股權以及協鑫錫林25%股權,兩家公司要生產、組裝和銷售1.5兆瓦及以上風機葉片,金風可通過內部采購而降低整機成本.
華銳風電則采取了另一種模式,近幾年已與電機、葉片、軸承、齒輪箱等供應商建立了穩定的供貨關系,構建了風電產業聯盟,依托國內領先的風機技術和產業鏈利益共同體,來保障相對可觀的毛利率.
**前路漫漫,尚須理性**
龍頭風機企業已在資本市場上演跌宕起伏的故事.2007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金風科技去年終于如愿登陸香港股市.而今年伊始,華銳風電則以90元刷新滬市主板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價最高紀錄.
憑著大容量風機和海上風電的概念,華銳風電發行市盈率高達48.83倍,眾多券商紛紛發表調研報告,看好其海外風電和海外市場方面的拓展前景.
根據湯森路透Starmine數據,約有13位分析師給予金風科技"強力買入"或"買入"評級,另有一個給予"持有"評級.分析師平均目標價為26.62元,較周四收盤價高出24%.
然而事實上,中國風電設備廠已陸續開始在國外銷售風機,但除了金風科技的德國子公司建有一條風電機組生產線外,多數表示欲進軍海外的企業還停留在試探和積累經驗的階段,缺乏實質性進展.
海上風電則剛剛在中國起步,第一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去年剛剛結束,離大規模開發尚有時日.
華銳風電周四首日上市的表現也頗耐人尋味:該股收盤大挫9.59%,報81.31元人民幣,跌破發行價.
市場人士認為,華銳風電上市首日的大跌可能與此前傳出該公司風機安裝時發電事故造成人員死亡的消息有關.河北省安監局本月6日公布,華銳風電在該省張家口市施工工地安裝調試風機時發生觸電事故,造成三人死亡,華銳風電稱正在等待 調查結果.
事故發生在上市前夕也許只是個巧合,施鵬飛就認為,在風電行業發展初期,隨著裝機數量的不斷增多,出現個別事故在所難免.
亦有人士對此憂心忡忡,指出其破發與估值較高有必然聯系.華泰證券分析師周林稱,像華銳風電這樣以超高市盈率發行的股票會越來越多,但其基本面難以支撐過高估值--也許大家都對華銳、對風電、以至于新能源行業都太過于樂觀了.
而對于還面臨漫漫長跑的中國風電行業而言,成長之痛不可避免.外界對于風電行業、乃至整個新能源行業也需要存在一個理性回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