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發展新型海洋工程裝備和主力海洋工程裝備,確保我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研發和產業化大省的地位。1.新型海洋工程裝備。面向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儲運等重大需求,大力發展液化天然氣浮式生產儲卸裝置(LNG-FPSO)、深吃水立柱式平臺(SPAR)、浮式鉆井生產儲卸裝置(FDPSO)、自升式生產儲卸油等裝備。2.主力海洋工程裝備。重點發展提供海洋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等方面的物探船、工程勘察船、超重鋪管船和多用途工作船等,以及為海洋工程平臺和作業船配套的關鍵配套設備與系統。3.海洋利用工程建設裝備。依托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規模化重點工程,積極推動海洋利用工程建設裝備產業化,穩步推進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建設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可能改變當前海洋資源開發模式的前瞻性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產業發展布局
(一)形成功能互補的區域產業發展布局
蘇南地區要充分發揮產業科技資源優勢,突出高端化發展,以加快推進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契機,注重原始創新,集聚全球高端創新人才和產業資源,著力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推進高端環節產品和高端產業快速發展,在更高層次上提升國際競爭能力,形成全球知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全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發展區。蘇中地區要結合產業基礎優勢,突出國際化發展,注重開放式創新,突破部分領域的關鍵環節,發展高附加值產業鏈,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增長點,提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分工中的層次和地位,加快實現與蘇南融合發展,在更大區域、更大范圍內形成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發展區。蘇北地區要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突出引進合作發展,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引進高端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探索合作發展新模式,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加快規模化發展,盡快成為有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區。
(二)重點支持區域標志性高端產業發展
按照“突出優勢、差別競爭、錯位發展”的原則,選擇創新能力強、競爭優勢明顯、增長潛力大的城市和地區,培育一批能夠成為全國標志性和全球有影響力的高端產業。重點支持有一定基礎和條件的南京軟件及智能電網、蘇州納米技術及材料應用、無錫物聯網和云計算、常州智能制造裝備和南通海洋工程裝備。在生物技術和新醫藥領域,形成以泰州為重點,南京、無錫、蘇州和連云港等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在太陽能光伏領域,形成以無錫為重點,徐州、常州、南京、蘇州、揚州等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在平板顯示領域,形成以蘇州、南京、昆山等為重點的發展格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以鹽城、揚州等為重點的發展格局;在節能環保領域,形成以鹽城、宜興等為重點的發展格局;在高性能材料和碳纖維領域,形成以鎮江、連云港、淮安、宿遷等為重點的發展格局。各地要根據省區域標志性高端產業布局給予重點扶持,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發展本地有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豐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
(三)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
依托現有專業園區、科技園區、工業集中區,突出“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創新化”,重點建設一批產業配套能力強、市場影響力大、集成創新活力強、創業環境好、輻射帶動強的新興產業特色產業基地。圍繞要素互補、生產營銷環節共用、上下游產業配套的要求,促進優勢資源、產業關聯性較高的企業向基地集聚,強化企業間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增強產業集聚效應,把基地打造成為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引擎和載體。根據產業布局、產業特色,在重點產業領域中,選擇一些重大基地和集聚區,省給予重點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構建產業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