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荷蘭北部海岸線85公里處的海域,一個名為“雙子座”(Gemini)的大型海上風電場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該風電場不僅是目前全球在建的最大風力發電場,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項目耗資近30億美元,預計將于2017年竣工投產,其所發電量可滿足150萬人的用電需求。
位于英格蘭肯特郡泰晤士河口的“倫敦列陣”(London Array),是由丹麥的Dong能源公司、德國意昂,以及迪拜的馬斯達爾共同打造的大型海上風電項目。
其實,雙子座風電場僅僅是近期歐洲建設的一系列海上風電項目中的一個。近年來,海上風電在歐洲悄然走紅,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英國、德國、丹麥等國的海上。海上風電也正在逐步成為歐洲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最主要助力。
“歐洲的海上風電正在迅速成熟。”雙子座風電場的大股東加拿大北陸電力(Northland Power)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約翰˙布利斯說,“從公眾到政府都十分支持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紐約時報》撰文指出,海上風電已經成為近年來歐洲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2014年,受經濟疲軟的影響,歐洲用于陸上風電和太陽能項目的投資減少了大約1/3,但與此同時,由于政府持續不斷的補貼鼓勵,海上風電行業卻創紀錄地收獲了190億美元的投資。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目前全球生產的風力發電機有90%都用到了歐洲海上。
歐洲風能協會(EWEA)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7月1日,歐洲累計安裝了2304臺海上風電機組,總的并網裝機容量已經達到7343兆瓦。這些風電機組分布在歐洲11個國家的73個海上風電場,其中也包括一些示范性的海上風電項目。其中,僅2014年上半年,歐洲就有224臺海上風電機組并入電網,裝機容量達781兆瓦;而這與2013年同期相比,新增并網裝機容量還下降了25%。從國家看,比利時、德國、英國、丹麥、西班牙和瑞典,目前都是歐洲海上風電項目運行較為集中的國家。
有分析人士指出,對許多歐洲國家,特別是擁有漫長海岸線的國家而言,海上風電是不錯的可再生能源選擇。在歐洲,公眾普遍反對在人口稠密的地區建設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場剛好可以避開這些區域。另外,由于海上風力更為強勁,因此同等規模的海上風電項目發電量幾乎是陸上風電場的2倍。
據《紐約時報》報道,歐洲海上風電的發展已經超過美國。迄今為止,美國還未完成其首個海上風電場的建設,而歐洲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已經建成運行差不多10年了,后者裝機量為7.2吉瓦,幾乎相當于8個化石燃料電廠的裝機量。此外,美國如今發展海上風電的熱情也不如歐洲高漲。報道稱,今年1月,美國聯邦政府為潛在的海上風電項目開發點招標,收到的申請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