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形勢嚴峻。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近0.9℃。如不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到本世紀末全球溫升將超過4℃,帶來冰川融化、海面上升、糧食減產、物種滅絕等災害,嚴重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到2050年清潔能源比重將達到80%,每年可替代相當于240億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減排二氧化碳670億噸。屆時,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億噸左右,僅為1990年的一半左右,能夠實現將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
邵志清指出,電能是目前最清潔、最高效的能源,隨著全球電氣化水平持續提高,電力需求將持續增長,電力在能源低碳、清潔、高效與可持續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電為中心”是能源發展的大趨勢,全球能源互聯網必然是以電網為主。
從未來格局看,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全球互聯的堅強智能電網,是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大規模開發、配置、利用的基礎平臺。從功能作用看,全球能源互聯網是集能源傳輸、資源配置、市場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務于一體的“物聯網”,是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開放兼容的“巨系統”,是創造巨大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的平臺。
再從我國國情來看,國內能源資源分布不均,70%以上的清潔能源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區,而且距離東中部負荷中心一般超過1000公里。作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率先倡議國,我國需要率先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關鍵,以智能電網為基礎,以清潔能源為根本的國家能源互聯網,在保障清潔能源大規模發展、促進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等方面為世界各國作出典范。
據介紹,伴隨著技術進步,新能源的經濟性和競爭力也將不斷提高,有望在2020年前后超過化石能源。隨著儲能電池技術快速發展,未來5年能量密度有望提升到目前的5倍,成本降低到目前的1/5。屆時,風電、太陽能發電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加快頂層設計引領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
邵志清建議,我國需將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納入到國家戰略,推進能源國際合作,組織全球能源互聯網方面的各類重大活動,推動建立以我為主的全球合作機制,并將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作為落實“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舉措,推動我國及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引領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
加快建設國家能源互聯網。在國家層面制定推進計劃,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促進能源與信息融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大力發展特高壓電網和智能電網,推動我國西南水電、西部北部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資源大規模開發,嚴控東部地區常規煤電建設,改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