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12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風電復合材料高峰論壇(CWPC2019)于中國重慶隆重召開。在大會專題一:科技創新 成就未來——“創新材料、革新技術”中,廣東博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德國ITD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Fred Koch做了題為《低成本生產葉片的方法——直接鋪紗》的精彩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是來自廣東博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顧問。我的報告分三部分,首先我會給大家介紹直接鋪紗工藝簡單易行,可以降低成本,要求來定制樹脂,能顯著降低葉片生產成本。如果談到碳纖維用于葉片的話,主要有三種工藝方法,第一是傳統預浸工藝,真空灌注、拉擠板材。每一種工藝都有它的優點,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劣勢就是成本比較高。現在我們的碳纖維成本還比較高。
下面我們看一下不同技術的要求,首先預浸工藝,就是對碳纖維進行預浸,灌注工藝是相同的,但是所有的生產風險還是由葉片制造商承擔,在這種情況下,拉擠產品也是要購買半成品,機械性能是很高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還有直接鋪線法,直接在模具里面處理原材料,對這幾種進行一個比較。對于拉擠板材有一些中國的制造商,預浸料主要用于主梁帽,灌注是各種梁帽都可以應用,而拉擠板材也是一樣的,只能用于主梁帽,對于預浸料纖維含量是不一樣的,還有其他的一些性能也都是不一樣的。數據的來源是客戶的技術數據表,需要一些特別的設備,預浸料、拉擠直接鋪紗,所需要的設備各有不同,投資也是不一樣的。每一種技術它都有自己的一些優點,也有它的一些缺點。我們來看每公斤的碳纖維,灌注是180—200,預浸料是160—180,拉擠是220—250,直鋪紗只有70—80元每公斤。
接下來了解一下直接鋪紗的工藝,首先規定好粗紗的數量,然后把它放在滾架上,把準備好的粗紗片放置于機器上。在樹脂來浸漬,可以生成一定數量的粗紗。在主梁帽的模具中一層一層鋪放,主梁帽設計必須計算到所需的桿數。在鋪放好一層之后,使用特定的工具,將其平整,然后再鋪設下一層,再就是抽真空,這是我們設計文檔的一個例子,是碳纖維梁帽中的直接鋪紗和灌注工藝,這是兩種工藝相關的一個計算,左邊是梁界面的鋪放分布,右邊是相同設計的織物的典型,鋪層計劃,左邊就是可以直接生成。
直接鋪紗工藝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預浸的速度比較慢,另外它的產能也會比較受限,梁帽可以連續生產,由于浸漬速度受工具限制,系統必須不間斷連續運行,這不一定符合主模具和主梁帽的制造和生產周期,所以需要時間太多。我們的解決方法,就是把這兩個過程進行分離,把預浸過程和鋪層過程進行分離。直接鋪紗工藝是一個全新的工藝還是未知的工藝?它是市場上比較成熟的工藝,這個工藝自2006年應用以來,至今沒有發生任何問題。
它是否僅限于碳纖維和主梁帽也不是,它可以適用于各種粗紗,包括玻纖和碳纖。并且也適用于任何形狀的織品,它不會出現皺褶,除了梁的厚度以外,它的寬度是可以變的,也可以根據荷載進行優化調整。如果室外雙貝模具,在葉片上有1—2毫米的連接間隙是可想而知的,可以實現顯著重量和成本節約。
這是葉片生產自動化的方法,直接鋪紗法,這個案例當中,鋪紗工藝過程中,采用了改進型長絲纏繞法,要把浸潤過的紗進行鋪層,然后進行固化,是要放到一個特殊的框架當中。有一些小的結構核心,是15千瓦10米的葉片,交叉點比較固定。要進行全線解決方案和橫截面的結合,對性能會產生影響,長度要取決于線。葉片在結構上是自支撐的殼體結構,稱為具有空氣動力學外表面的框架,大型系列中使用這種設計梁,它帶有空氣動力外殼的結構梁。已經生產了成千上萬的這種梁,通過定向鋪紗工藝,在第二步中膠合到外層壓板表面,這項技術潛力巨大。我們希望共同研發和推動葉片的技術和經濟發展,來應對當前風電市場的挑戰,它的性能可以提升70%—80%。,這對于自動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最后一部分,環氧樹脂系統的最新技術,現在要降低生產成本,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壓力,最終供應商也承受這樣的壓力,要提高產量才能降低成本,他們需要更多的客戶。工程師知道如果產品可以用于各種客戶的話,它的設計就必須要做好,對于硬化時間、固化速度、黏度操作時間,放熱收縮這些方法,可能都要有一個折中,有一個妥協。樹脂制造商必須要提供一個通用系統,為不同客戶特定需求做出一些妥協。
(發言由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