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持續不斷的地緣政治沖突導致全球化石能源需求大幅回升、價格高漲,但長期來看,碳稅的演進,以及可再生能源生產和存儲成本的下降,將抵消化石能源的影響力,能源轉型大勢依然不變。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短期內也可能阻礙能源轉型,但與此同時,為應對疫情,一些行業所采取的對策也意味著某些類型能源的需求,尤其是化石能源的需求,可能永遠無法恢復昔日榮光。
獨立能源咨詢和認證機構挪威船級社(DNV GL)近期發布的《2022年能源轉型展望》報告預測,到2050年,電力在全球能源結構中占比將達到83%,化石能源占比在可再生能源的擠壓下已不足50%;雖然可再生能源短期生產成本較高,但太陽能和風能的產能增長勢不可擋,增幅分別高達20倍和10倍;氫能占比將達到5%,純氫在制造業的應用規模21世紀30年代初期將擴大,以氨的形式用于重型運輸將在21世紀30年代末期規模化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綠氫占比穩步增加,藍氫和藍氨長期仍將占較大比重;實現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需要基于當前制定的政策,盡早控制碳排放非常關鍵,而留給人類的窗口期已十分短暫。
挪威船級社還預測,2024年后,高收入國家的油氣需求不再增加,2028年后,中低收入國家的油氣需求也將停止增長;經合組織(OECD)國家必須在2043年實現凈零排放,其后應開始負排放;中國應在2050年將碳排放降至零;可再生能源仍不夠用,去碳量的1/4取決于碳捕集和與土地使用方式改變相結合的方法,如減少森林砍伐。
根據挪威船級社已有的數據和預測,全球煤炭需求2014年達峰,取暖能源需求2018年達峰,石油需求2025年達峰,運輸用能源需求2030年達峰,銷售乘用車2033年有半數為電驅動,風電2033年超過水電,海上航運能源需求2034年達峰,天然氣需求2036年達峰,核能需求2038年達峰,制造業能源需求2041年達峰,2043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車輛為電驅動,2045年太陽能發電占比為35%,2047年利用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捕集能源排放的5%。
挪威船級社將全球分為十大地區(包括大中華地區,但未列出),從能源使用情況、排放和凈零路徑選擇角度對其能源轉型政策進行了梳理,力證全球能源轉型的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