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因化石燃料價格飆升遭受重大經濟損失,現正全力降低對進口化石能源的依賴,并將風電視為關鍵解決方案。得益于近期政策調整,這些國家正大規模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以增強經濟能源自主性與競爭力。
目前,歐洲陸上風電總裝機容量接近250吉瓦。去年歐洲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中,89%為陸上項目。未來陸上風機仍將是新增裝機主力,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預測,到2030年,歐盟新增風機中75%為陸上機型,屆時歐盟陸上風電總裝機容量將達304吉瓦。
德國、波蘭及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三國(共五國)釋放出甚為積極的陸上風電發展信號。這些國家在能源危機中遭受的沖擊尤為顯著。
德國
2024年,德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超4吉瓦,為歐盟其他國家兩倍以上。未來數年其建設速度將進一步加快,預計2025至2030年間年均新增裝機約8吉瓦。
這一進展的核心動力是政策改革?!肮怖鎯炏仍瓌t”的貫徹使過去最終要訴諸法庭的項目,現在通過審批的速度要快得多。配合其他審批流程優化措施,德國2024年已批準15吉瓦陸上風電項目,較五年前增長七倍。僅2025年首輪陸上風電招標(全年共四輪)即授予超4吉瓦項目,充足的許可儲備保障了招標超額認購。
此外,德國政府計劃投入5000億歐元升級電網、道路及橋梁等基礎設施,其中1000億歐元將注入氣候基金,重點支持工業與交通電氣化。此舉旨在突破制約風電擴張的基建瓶頸。
波蘭
今年初,波蘭1.2吉瓦波羅的海風電場的兩座海上變電站竣工,標志其商業化海上風電邁入新階段。陸上風電亦迎政策利好:政府擬將風機與居民區最小距離從現行的1.5公里(依風機高度調整)縮減至500米,可開發區域將大幅擴展。新法案還提出簡化審批流程,尤其針對風機升級改造項目。
波羅的海三國
過去三年,波羅的海國家風電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從15%躍升至28%,預計2030年總裝機將從目前的2.5吉瓦增至10.5吉瓦。
愛沙尼亞將風電可開發區域從國土面積的10%擴大至60%,并部署新型雷達以減少風電場信號干擾;拉脫維亞加速環評審批,計劃在國有林地開發項目;立陶宛探索風電與工業電氣化聯動模式以吸引投資。三國還將加緊建設電網互聯設施,強化波羅的海區域能源協同。這些措施成效初顯:上周五,開發商Vindr宣布將投資6億歐元在拉脫維亞建設超600兆瓦陸上風電項目。
風電擴容破解能源安全困局
這五個國家都受到了“北溪-2”管道爆炸事件與俄羅斯能源供應中斷的嚴重影響。天然氣價格飆升,電價隨之大幅上漲,引發了高通脹,并持續削弱著這些國家的工業競爭力。
如今,這些國家正通過風電加速擺脫化石能源依賴。其他國家或許也可借鑒此模式。
歐盟去年能源進口支出約4000億歐元,其中絕大部分用于化石燃料。當前歐洲風電每年可替代1000億立方米化石能源進口,若實現2030年目標,這一數字將達2000億立方米,相當于千艘大型油輪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