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上調中國風電行業評級,其認為反內卷努力后板塊或迎來復蘇。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經過近三年的下行周期后,中國風電價值鏈通過行業自律成功實現了反內卷,在2025年初實現了價格和整體盈利能力的轉機。該投行預計國內風電裝機需求將保持韌性,并看好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和海纜企業的投資機會。
報告顯示,中國風電行業在經歷了2022-2024年的困難時期后,通過內部自我調節機制成功扭轉了惡性競爭局面。摩根士丹利預計“十五五”規劃期間,年均新增裝機容量將超過110GW,2028-2030年期間可達到約120GW。
報告還預計,受益于更有利的功率曲線和電價前景,風電相對于光伏發電將具有更強的投資吸引力,海上風電裝機將重新加速增長。
行業自律推動價格復蘇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Eva Hou指出,中國風電行業成功實現反內卷的關鍵因素包括需求強勁增長、行業自律機制建立以及供應鏈整合。數據顯示,2025年前8個月陸上風機招標價格較2024年上漲8%,海上風機價格上漲12%。
這一成果主要歸功于:
強勁需求增長:年新增裝機從2021年的48吉瓦和2022年的38吉瓦,增長至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7個月的76吉瓦、79吉瓦和54吉瓦。年招標量也從2021年的54吉瓦激增至2024年的164吉瓦。
行業自律約束:12家主要風機制造商于2024年10月簽署《中國風電行業公平競爭自律公約》,運營商更加關注質量而非價格,這與近年來風機事故增加的背景相關。
供應鏈整合:由于風機整機制造商的定價壓力,關鍵零部件的新投資持續減少,同時由于風機功率等級不斷增大,老舊產能逐步淘汰。
“十五五”期間需求前景樂觀
大摩,預計"十五五"期間風電裝機將加速,年均新增裝機超110吉瓦,2028-30年達到約120吉瓦。主要驅動因素包括:相較太陽能發電,風電憑借更有利的功率曲線和電價前景展現更強投資吸引力;海上風電裝機重新加速;陸上風機替換需求增長。
第136號文件的出臺為風電行業提供了相對有利的政策環境。相比光伏發電,風電憑借更好的功率曲線和電價前景,在開發商中具有更強的投資吸引力。華電新能源和中廣核新能源已承諾在第十五個五年規劃期間將風電和光伏裝機比例分別設定為1:1和2:1。
海上風電方面,預計《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管理辦法》將在2025年第四季度或2026年第一季度出臺,為行業發展提供進一步支持。廣東、山東、江蘇等重點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招標和建設有望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