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目前全球風電市場主要面臨哪些挑戰?您認為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Steve Sawyer :全球各風電市場面臨各自不同的挑戰,有些是價格的問題,有些是與廉價的化石燃料之間的競爭問題,很多地方則是電網接入和電力輸送的問題。而且,自2008 年金融危機和2009 年全球經濟收縮以來,私人銀行在項目融資方面所起的作用有所減弱。全球風能理事會和我們的成員在主要的國際市場都在竭力幫助他們改進現狀,希望全球碳價格成為提升風電產業的一股主要推力。另外,我們需要警惕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重新出現,希望像鋼鐵等大宗商品的價格能夠相對穩定,同時也希望隨著全球經濟的恢復(我希望全球經濟能夠恢復),會帶來大宗商品價格或是國際價格的穩定。
《風能》:各國在風電發展方面應該如何合作?是否可以舉例說明目前存在的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您對政府和行業組織有哪些期待?
Steve Sawyer :在風能領域,政府之間合作的例子很多。我認為丹麥和中國兩國建立起來的長期合作關系就是一個典范。不過,一旦風電行業建立起來,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建立一個更規范、公平和開放的市場環境,以使該行業達到以最低成本生產最大電量的綜合目標。所以很自然,GE 公司會擁有美國最大的市場份額,Enercon 公司擁有德國最大的市場份額,歌美颯擁有西班牙最大的市場份額,而華銳風電和金風科技則擁有中國最大的市場份額,這些公司在各自的國家都有更適應的市場環境,這些都不是巧合。
但是現在風電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全球化的產業,我們應該開始行動起來對抗各種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一個成功的公司是以最優惠的價格生產最優質的產品。無論風電機組是哪個品牌,風能的性質決定了在任何市場,絕大部分的風電都只能本土化生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協商一致的規則,我認為這是各個風能協會組織和政府都應該盡力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