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寧:橫向一體化模式在汽車、電信、電梯等行業,已不是新鮮的事情。這些領域的企業已在這種模式下運營了很多年,企業的專業化程度、規模和發展速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進,但風電行業剛剛開始受益于橫向一體化模式。全球的風電行業都在經受收入和利潤的急劇下降,而目前的產能過剩則進一步加劇這種狀況。
具體到我們如何操作?我們盡量避免占用自己的資金建設規模龐大的生產基地,事實上,斯維奇選擇風電機組制造商合作,利用他們的基地生產零部件。
基于汽車工業模板,斯維奇將歐洲標準的生產線直接地移植到中國的合作伙伴的工廠中,像麥當勞復制門店一樣。
例如,我們與東方電氣[2.55% 資金 研報]一起管理著一座面積達70000平方米的工廠,工廠落成于2008年,由東方電氣負責建設,位于四川德陽。隨著市場變化,德陽工廠的規模不斷擴大,現已向中國境內的所有客戶供應永磁發電機。
如果市場行情好,我們會增加合作伙伴,由于利用現成的生產基地,在不過多投入資金的情況下,可迅速擴大生產規模。我們在六安和杭州復制了類似的生產基地。如果市場低迷,我們也不會浪費大量資金。
專業化回歸?
記者:說到產品品質,近年來,業界開始質疑中國的風電產業的質量,您認為橫向一體化模式可以保證最好的質量嗎?
馬基寧:我不認為一個企業控制上下游就可以獲得成功,尤其是質量的控制將更加困難。每個風機都需要成千上萬個零部件,這需要各個生產企業利用先進的技術持續開發新產品,但控制整條產業鏈后企業就會發現,他們的很多資源都在被正在進行的各種項目、維護及各類小改進所牽制,這就意味著企業沒有更多的資源去創新,而且這種模式使企業不得不承受沉重的人力成本負擔。
相反,通過橫向一體化合作,專業化很高的零部件企業的工程師們可以持續做他擅長的工作,他們為變化的市場設計新的機型,并不斷保持激情去創新。
記者:本屆風能大會的關鍵詞是質量,斯維奇認為如何能夠使中國的風機保持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