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構建北京能源供應體系。重點保障天然氣供應。北京是典型的能源輸入型城市,能源供應的主要特點是對能源保障方面的要求顯著高于其他地區。從品種分析,四種主要能源品種中,煤炭、電力、成品油供應穩定,天然氣供應偏緊。為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處于緊缺狀態,北京天然氣主要來自陜甘寧長慶氣田、華北油田、大港油田、塔里木氣田、青海油田,長慶氣田僅由一條輸管線往北京供氣,挑戰了運輸的可靠性。應加大對天然氣的利用程度,實現天然氣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發系統優化,充分發展各種先進技術的綜合利用,可以通過管理調控,熱電冷聯供等一系列綜合措施,降低供熱系統的能源消耗量,從而提高天然氣的利用效率。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應力度。目前,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偏低,“十三五”期間應增加到15%左右。北京市蘊藏著豐富的可再生資源,比如地熱資源和風能、太陽能等。北京市在官廳和密云水庫周邊地區分布著風能,目前在延慶縣康莊附近建成一個示范性的小規模風能發電場。因此,北京市可以考慮充分利用這些可再生能源,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力度;同時,可以開發新型能源利用模式,北京市每天產生大量生活垃圾,可以通過適當選址,建設垃圾發電站,既解決了環境污染又可以充分利用垃圾發電,而通過垃圾發電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北京市清潔能源供應緊張的現狀。在北京市周邊農村地區,可以充分利用其稻稈等有機物的資源優勢,制造有機沼氣,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夠解決北京市農村居民的生活用能,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北京市環境污染的壓力。
三是構建北京能源消費體系。大力發展新能源交通。推進新能源環保汽車、慢性交通系統和智能交通體系建設,分別從無污染排放、非機動車出行和交通信息終端服務的角度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程度、改善城市出行環境。北京應著力發展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努力為電動汽車消費創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為周全的服務。在公共汽車、環衛用車等領域的政府采購中率先采用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以及天然氣汽車,建議“十三五”期間將新能源汽車配置指標由2萬輛增加到3萬輛。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充電站建設納入到城市規劃建設中,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創造條件。大力發展新能源建筑,將太陽能光伏電池板與建筑物屋頂及外立面相結合,以達到充分利用太陽能的功效;北京應以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為重點、大專院校校區為試點創建綠色示范項目,推動新能源建筑在全社會范圍內的推廣。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器,廣泛推廣能源綜合利用的新一代產品,比如太陽能熱水器、空氣能熱泵熱水器、水源熱泵熱水器等。
四是構建北京能源互聯網創新體系。
個人和家庭以建筑物為主體利用可再生能源,使得無數微小的能源生產單元遍布世界各地,這就需要連接建筑物且具有高度穩定性和可靠性的電網,并將其連通原有的電網。互聯網技術提供了支撐,它把個體、組織或體系的數據傳輸到云平臺,通過機器學習與硬件支撐,進行數據分析,反饋到個體、組織或體系的過程,這樣,自助生產能源的人們能通過網絡以無縫對接和對等的方式分享剩余的能源。能源互聯網創新體系的意義在于,通過互聯網創新很快地反饋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從而不斷調整能源體系的供給行為,其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巨大。因此,北京能源體系應將能源網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建設能源互聯網創新體系。建議北京成立首都能源互聯網前瞻性技術中心,該前瞻性技術中心著重應用,以新能源、云計算、大數據管理的整合管理等為主要研究方向,建成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平臺。
北京能源體系的建立,既任重道遠,也迫在眉睫,需要從四個體系上構建并完善。
(作者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