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專家考察了一些城市的小型風電照明系統,發現由于小型風電機組損壞,或其控制系統出現問題,使很多小型風電機組處于“休眠”或系統運行并不理想的狀態。因此,中小型風電機組行業亟待通過認證手段規范市場秩序。
市場混亂呼吁規范
目前,中小型風電機組除了解決電網不能覆蓋的偏遠地區的農牧民用電,還廣泛應用于海島以及路燈照明、通訊基站、農業滴灌等多個領域。但是,相對于大型風電機組產品已經實施的認證監管,中小型風電機組產品質量幾乎處于無監管狀態,缺乏市場監管已成為制約中小型風電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涉及中小型風電設備制造的企業約100家,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設計能力的企業卻屈指可數,相當多的企業是在東拼西湊地組裝劣質產品,再以低廉價格大量投向市場。這不僅不利于中小型風機市場的發育和成熟,也使中小型風電客戶在選擇信任的中小型風電機組產品方面深感無所適從。比如,出于戰略需要,部隊方面看好且看重中小型風電系統在海島的應用,但應用實踐中出現的中小型風機產品質量問題,讓部隊方面多了疑慮、少了信任和堅定。
中小型風機質量現狀與其發展歷史有關。在我國,中小型風電機組最初的定位是邊遠地區的農牧民使用,因而價格相對低廉,對產品技術和質量的要求較低。換句話說,我國中小型風機是在解決無電地區農牧民用電中發展起來的。但是,目前中小型風機的用戶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中小型風電機組的產品質量以及小風電系統技術性能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一些優勢企業呼吁盡快通過質量認證的手段規范市場秩序,最大限度地杜絕劣質設備產品進入市場,促進市場良好發育、健康持續成長。
起步較早停滯不前
目前無論是制造商、客戶還是相關認證機構都感到對中小型風電機組產品實施認證的難度比較大。從認證機構的視角審視這一行業的現狀,我們認為,產品認證畢竟是市場行為,涉及技術、政策等諸多因素。大型風電機組認證和中小型風電機組認證在策劃和準備上幾乎同時啟動,但前者如火如荼而后者停滯不前。
缺乏政策導向。雖然中小型風電機組與大型風電機組都屬風電行業,但兩者因其政策導向、應用領域、市場和技術等方面的不同,又完全屬于兩個領域。一直以來,我國風電開發基本以建設大型風電場為主,尤其近年來獲批的項目也以大型風電場居多,且在發展策略、財稅扶持等方面享有優惠政策。與此相比,雖然中小型風電機組行業依舊呈現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尤其在出口方面遠遠蓋過了大型風電機組的“風頭”,但是中小型風電幾乎成為一個被政策遺忘的角落。
操作和實施難度大。造成相關認證工作遲滯不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小型風機認證與大型風機認證在流程上沒有什么大的差別,但在操作和實施上中小型風機認證比大型風機認證的難度要大。比如設計評估,很多中小型風機廠家不能向認證機構提交完整的設計文件和資料,這說明很多中小型風機廠家不具備設計能力。再比如型式試驗,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中小型風機試驗風電場,要做中小型風機型式試驗就得去找風電場,即使有可以找到樹立中小型風機的風電場,也必須有專人看護,除了預防丟失,還得有人抄錄風速和電量數據,3個月下來,就是一筆較大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