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塊鋼板運進企業,經過卷折、焊接、噴涂和內件安裝等工藝加工后,就變成了一套套龐大的風力發電塔。像這樣的風力發電塔,天順(蘇州)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今年要生產470套,實現銷售8億元以上。位于港區的迪皮埃復材構件(太倉)有限公司,采用美國TPI復合件材料公司的SCRIMP專利技術,為GE能源配套生產風力發電葉片,今年銷售將超過2億元。風力發電企業在太倉正呈集聚態勢。
風力發電朝陽產業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我們要搶抓這一商機,參與開發風能。”天順(蘇州)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建忠說,有人估計過,地球上可用來發電的風力資源約有100億千瓦,幾乎是現在全世界水力發電量的10倍。
自2004年以來,全球風力發電能力翻了一番,2010年將達16萬兆瓦。國內風電建設的熱潮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2008年底風電規模估計1000萬千瓦,到2010年累計裝機容量可達2000萬千瓦。在技術日漸成熟的背景下,各風力發電機組制造企業競相擴大產能,加快技術的升級,從陸地向海洋延伸。
太倉擁有深水良港
在考察了青島、天津和呼和浩特等地后,美國TPI復合件材料公司才選擇了太倉,建起了迪皮埃復材構件(太倉)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說:“風力發電塔一般有20多米高,葉片一般有30多米長,生產企業需要有港口作支撐。太倉擁有長江岸線38.6公里,其中深水岸線達25公里,岸線平直,邊灘穩定,深泓近岸,不淤不凍,一直處于負12米線以上,堪稱長江鄰近入海口最佳港址,適宜發展大進大出的產業。”
正是看到了這一潛在優勢和風力發電的市場前景,我市確立了以風電產業為主導的新能源產業,加大推介宣傳力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港區更是打造先進制造業園區這一新型載體,收集世界風力發電機組制造企業的資料,明確專人加強溝通和聯系。
周邊配套企業集聚
“太倉的周邊集聚了一批風力發電機組配套企業,這有利于主機廠就近采購零部件。”風電企業負責人認為,太倉境內有風塔、葉片、葉片磨具、風電軸承等生產企業。
“太倉發展風力發電企業優勢眾多。”業內人士建議太倉盡快引進風電機組整機企業,迅速放大優勢,做大風電產業。如果能引進一家年生產600臺風電主機生產企業,一年就可以為我市增加60億元的工業產值。(李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