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新能源產業起步早、裝機規模大,作為全國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風電基地為國內乃至世界的新能源產業發展積累了一定經驗。甘肅風電發展既有全國新能源產業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有自身的個性特征。筆者通過深入的調查采訪,試圖通過甘肅這個點,深入剖析甘肅新能源產業面臨的問題,探索促進新能源產業良性發展的解決之道,為全國的新能源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2010年底,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然而中國在風電發展進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凸顯。
當前國內風電產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市場消納不足而導致的棄風現象,大量的投資擺在戈壁灘上“曬太陽”。
在甘肅省電力公司搞了多年規劃工作的王海濤喜歡從源頭找問題。他指出,規劃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這些年來政府主管部門重項目、輕規劃,審批風電項目的時候沒有統籌考慮市場消納和送出通道,在短期利益的推動下,上了一大批4.95萬千瓦的項目,而送出通道和市場機制建設滯后,造成了棄風窩電現象。
而且無序的風電發展,造成了甘肅電力系統中新能源與傳統電源、新能源與電網之間的對立矛盾。
風火之間:支持與傷害并存
截至今年5月底,甘肅全省并網風電裝機容量659萬千瓦,光伏裝機105萬千瓦,這兩大新能源已經超越水電成為甘肅第二大能源,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25.3%。但無論在發電量還是對電力系統的貢獻度上,新能源與第二大電源的位置還不相稱。
甘肅省電力公司調度中心主任曹銀利指出,電力系統是發、供、用瞬間完成的體系,新能源的間歇性、不穩定性的致命弱點,對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造成極大沖擊,如果沒有火電、水電等傳統電源的調峰,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僅僅依靠新能源是無法滿足電力系統正常運轉和安全供電的。
也就是說,傳統電源可以離開新能源在電力系統中運轉,而新能源卻離不開傳統電源。但由于新能源的節能減排效果,國家政策規定全額收購,這勢必會擠占傳統電源的市場空間。
傳統電源為新能源做出的貢獻有多少,甘肅省電力公司交易中心主任楊建寧深有體會。他說,甘肅風電裝機容量位居西北之首,全國僅次于內蒙古。由于外送不暢,省內又難以消納,屢次出現棄風現象,且火電機組為其不穩定的風電深度調峰,利用小時2012年度全國倒數第二,西北倒數第一,造成甘肅火電企業在盈虧平衡點下連續運行,出現巨額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