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抓住商機,打鐵還需自身硬。周云蔚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東潤環能的3E—8000新能源并網調度支持系統繼承了東潤環能在全國各地600多個項目的成功經驗,還在新能源應用技術領域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華北電力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國家氣象局公共事業服務中心等機構在“新能源資源稟賦評估、發電并網、生產營運技術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以保證公司在智慧能源應用技術領域具備前瞻性視野。
近年來,周云蔚奔走于各地電網公司的調度控制中心。他說:“我國現有的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尤其是地縣級調度,都沒有充分考慮新能源發電的發展勢頭,而東潤環能的3E—8000新能源并網調度支持系統可以與傳統的調度自動化、配網自動化系統等兼容互補,更主要的是,我們的系統,可以實現對新能源可監測、可預測、可計劃,可控制管理,將垃圾電源變成友好電源。”
面對棄風限電等問題,電網公司和新能源發電企業之間常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對此,周云蔚認為:“我國大規模投資建設新能源和電網消納能力滯后之間的矛盾已給電網運行造成了安全隱患,也帶來了新能源發電運營效率低下等問題,而3E—8000新能源并網調度支持系統推出的新能源發電能力評估及限電評估分析等功能模塊,可以讓限電管理更加科學化,通過系統建立科學的限電損失電量考核辦法,加強限電管理,減少限電損失,最大限度地增加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接入,加快電網建設改造進度,并引領新能源電網調度進入云時代。”
“進入云時代”,此言不虛。東潤環能已成為華為云服務平臺的新能源領域首家合作伙伴。東潤環能還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成立“可再生能源數值技術實驗室”,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基礎數據,氣象技術,資源評估技術、運行中評估、預測技術、數據網絡平臺等方面展開全面深入的研究與實驗,并形成國內專業的可再生能源領域應用大數據。
其實,3E—8000新能源并網調度支持系統已融合了先進的云信息平臺與移動互聯網技術,通過應用云技術,主管領導、調度管理人員、發電用戶可在任意時間、地點查看定制的信息服務。
在周云蔚的設想中,無論是風電、光伏,還是小水電、垃圾發電廠、生物質能電廠,只要是新能源發電模式就應該優先接入電網,而他主持的新能源并網調度支持系統當成為確保新能源并網安全、促進電網建設改造和助力電力系統節能減排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