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不知何處去,霧霾依舊笑春風。”這是2014 年3 月27 日搜狐網站轉載新華社關于京津冀地區再次遭遇嚴重霧霾天氣的報道標題。2013 年以來,持續發生的霧霾污染范圍最大達200 萬平方公里,涉及6 億人口,治理霧霾污染牽動各方。2013 年10 月,中央財政安排當年預算50 億元,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具體包括京津冀蒙晉魯六個省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
中小型風力發電系統是可再生能源設備,和光伏發電設備一樣,利用該產品在農村、城郊、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大量應用,可以起到治理大氣污染,減少碳排放的效果。然而,中小型風力發電設備在我國非但沒有得到規模利用,反而在近兩年的裝機數量方面逐步減少,這不僅使人們感到匪夷所思。
2013 年,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對中小型風能行業綜合分析表明,該行業的綜合生產數量比2012 年下降21%,裝機量下降15.7%。這已是連續兩年下降。從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狀況和近幾年來國家對節能減排及追求低碳生活方式來看,中小型風能行業應正處于朝陽發展階段,它在節約能源和污染物排放方面有其天然優勢。然而,在沒有國家補貼措施情況下的行業發展,則開始走向倒退,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
2014 年3 月21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推動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節能減排的“硬任務”,要淘汰鋼鐵2700 萬噸、水泥4200 萬噸、平板玻璃3500 萬標準箱等落后產能,確保“十二五”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完成;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今年能源消耗強度要降低3.9% 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都要減少2%。李總理指出:要善抓機遇,進退并舉,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使用效率,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風電、核電、水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開工一批新項目,大力推廣分布式能源,發展智能電網,逐步把煤炭比重降下來。
中央下這么大決心要治理大氣污染。既然這樣,發展中小型風力發電設備既可以解決經濟發展問題,又可以降低大氣污染,一舉兩得的事情,國家是否能像對待光伏一樣,給中小型風電一些補貼政策呢?光伏在治理大氣污染中會起到一定作用,小型風力發電設備與光伏同樣可以起到增進經濟發展,抑制大氣污染的效果。在我國,獨一種資源的利用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風光互補才是充分開發資源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