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訊:即使電價政策邁出了階段性的一步,海上風電的大發展還需要越過另外一道至關重要的門檻,即海上風電機組設備制造水平的提升。
從成本占比來看,陸上風電有60%~70%的成本來自風電機組,但是海上風電在歐洲大概只有17%的成本由風電機組產生,前期基礎建設和后期運維占據了海上風電開發成本的大部分,國內海上風電機組所占成本可能達到25%。而這一比例仍有提升空間,國內海上風電的主設備占比將達到30%~40%。目前出臺的上網電價并沒有很大的利潤空間,確保機組本身質量的可靠性就成了風電場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關鍵所在。
而目前國內海上風電機組的制造水平,顯然還不能夠支撐行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陸上風電機組市場基本被國內廠家瓜分,國產風電機組的研發制造水平已經成熟,也出現了能夠適應不同風況和環境要求的各種類型的機組,但是在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制造中,由于經驗的缺乏,一切都還在摸索的階段,相應的機組質量問題也需要一步步克服。江蘇海上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宏飆曾說過:“現在為止(江蘇)如東用了10個廠家13種機型。這里面傳統說法就是給國內廠家提供這么一個平臺,作為試驗樣機安裝。但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廠家基本上都趴下了。我開玩笑說,我們給你們提供一個平臺讓你們表演,表演出什么結果呢?很多在舞臺上面歪掉了,還有好幾家從舞臺上面掉下來了。”他所說的,正是國產風電機組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問題。
海上機組的質量可靠性如果出現問題,后期運維的投入將會是天文數字。陸上風電機組故障維修或更換最多動用到吊車,一天或兩天的時間,花費不超過50萬,但是如果在海上要更換一個重要部件,就需要大型海上施工船,現在的價格水平是起板價15天,15天施工周期,起板價就是1500萬。據稱東海大橋一期項目,一臺機組出現故障,更換費用除去機組本身,施工費用、租船費用總共將近2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