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關于運營和維護,我們需要考慮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經驗教訓,比如像歐洲這種起步比較早的地區,運營維護是和成本密切相關的。我們需要以不同的方法衡量我們的成本,就是說有一些公司可能是非常關注前期投資,但是他們對于后面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關注比較少。根據歐洲的經驗,運營和維護占一個項目生命周期總成本的25%,所以我們必須要關注運營和維護的成本。在歐洲這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方面。
關于風電技術的國內外合作,我們怎樣可以讓技術在雙方之間共享,比如新的上網電價,新的政策和新的發展方向,我們都可以進行技術和知識的分享。在運維方面我們可以有很多合作,包括裝備方面的設計也應該考慮到中國的特定環境,而且還要考慮到具體未來的規劃,其中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就是船的問題,海上風電的安裝和維護需要比較大的船才能達到要求,但是這種大船不太容易建造出來,所以這是現在很大的問題。安裝工作應該由專門的安裝公司來完成,因為他們有更多的經驗,其他的公司可以做拖船方面的業務。中國的公司應該和外國的這些公司在這些方面進行合作,比如在廣東有一些專門的外國船舶設計公司,他們生產海工和海上風電所需要的工程船只。所以工程船未來將有很大的市場。關于結構的問題,比如海上風電中風機的基礎建設,在中國不同的海船條件也不一樣,要考慮到具體的地質結構問題,才能設計出比較好的基礎結構,更好的保護電纜。
在運營環節當中要了考慮到很多方面的問題。比如,當地的氣候條件,潮汐,離港距離等。其他一些運營策略都是與風電場利益息息相關的。比如運行方式,用船還是直升機,比如備件的供貨時間,此外還有團隊怎么樣組織,怎樣排隊,在海上進行作業的時候,需要什么樣的裝備,這些都是需要去具體考慮的。
在歐洲,因為西門子在海上風電方面有非常高的市場份額,所以開發商也很希望看到一些競爭。為了讓中國技術,中國企業在歐洲有更好的吸引力,建議中國企業和歐洲一些檢測,還有研發機構,包括認證機構和合作,我們相信中國企業可以證明的質量和技術。這和西方的企業進入中國一樣,他們證明他們的技術在中國是有效的。在歐洲的條件下進行產品和技術的認證,也是金融機構所要求的。因為金融機構對項目投資的話,也需要這樣一個認證。所以中國需要不同的歐洲國家的支持,包括在歐洲條件進行檢測和認證。歐洲也和中國整機廠進行合作,包括發展新的風機,它的原形測試方面,包括夜間的設計,還有其他一些方面,我們也一起在開發未來的市場,包括北歐和英國的市場。
對于合作,其實不需要用非黑既白的觀點來考慮,在一些合資企業中,我們也會有一部分的挪威專家持有他們的股份。在中國公司中,他們占有30%左右的股份,這樣也可以促進技術上交流。我們之前也提到過一些技術的合作方式。在研發上,各種要求也可以得到更多一個滿足。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在信息上能夠有更多的透明度,還有包括一些環境因素和環境考量。我們考慮到在中國的投資機會,也會發布一些通訊信息給中國的合作伙伴。這些文件是用中文來寫,它也可以帶來更多的靈感和更多的投資機會。有關國外一些機會的信息,譬如歐洲,特別是挪威一些公司對于本地市場一些看法和信息,這些對中國公司有很多的益處,值得被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