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風電、太陽能發電基地等一般遠離用電負荷中心,位于電網比較薄弱的地方,從多個角度來講,電網建設必須要加強。負荷中心可以發展一些分布式光伏,但是相應地對配電網的加強和技術革新也非常重要。面對能源轉型的大趨勢,從電網發展功能的定位來講,它實際上已經遠遠不只是一個連接電源和客戶的中間環節,而是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戰略性平臺,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能源轉換利用的重要平臺。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使用主要是通過被轉換為電力,傳統的能源資源,比如煤炭,如果要更高效節能地加以利用,也需要轉換為電力。所以,在整個能源轉換利用中,發電的資源比例應大幅度提高,在這樣的能源結構中,包括電網在內的電力系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是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平臺。除電力市場越大,配置能力越強之外,電力系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瞬時平衡。如果擁有足夠大的系統范圍,就可以更好地實現供需平衡。同時對風能、太陽能這些不穩定的能源來講,在規模大的電力系統內還能實現一個更好的時空之間的出力平滑,這是電力系統的獨特之處。
第三是唯一的電力市場實物交易平臺,它是實現公眾參與以及市場活力的重要基礎。現在,電力客戶可以作為產銷者進入電力系統交易,如果沒有安全、可靠、能力強大的電網系統做保障,這是很難實現的。
第四是綜合性的能源服務平臺。下一步能源的開發利用將呈現整合趨勢,各方面能源、供應體系將更加融合。比如電動汽車的出現,加大了電力行業對交通領域的供電責任,這就涉及到電力系統供應和油氣供應管道怎么實現更好融合的問題。
其實我們可以認為,能源綠色轉換利用的集結點就是電網。那么,電網怎么推動能源的綠色轉換,推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呢?我們覺得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做好電力行業發展規劃的參謀者。電力系統是人類社會中最復雜的一個技術密集型系統,它的發展不是簡單地把各種元件組合在一起,而是需要以長遠經濟性為目標,對應國家能源戰略調整的要求。我們要把電源布局和電網建設更好地匹配,讓可靠的技術性方案落地。這就涉及到系統的發電技術應該怎么整合,不光要考慮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核電,還要考慮可再生能源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圍繞電力系統瞬時平衡的特點,在技術上構成更加有保障力的、更低成本發展的基荷、腰荷、峰荷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