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魯能榮成風力發電項目在東楮島開建,項目投資1.4億元,共建設10臺1500千瓦風機,總裝機1.5萬千瓦;
2006年10月,神華國華與瑞豐聯手投建的國華瑞豐威海風力發電項目開工,一期工程投資5.03億元,建設39臺1250千瓦風機,總裝機4.875萬千瓦。
華能中電威海風電場一期工程的成功使二期工程很快拉開了序幕:2007年7月,總投資5.3億元的二期工程破土動工,共建設33臺1500千瓦風機,總裝機4.95萬千瓦。
威海市風電建設開始從小規模、小容量、試驗性開發,躍入大規模、大容量、連片式集中開發階段。
而隨后展開的系列風電項目,更進一步奠定了威海市風力電場在全省的重要地位。
記者在市發改委了解到,繼上述4個風電項目之后,威海市又有5個風電項目獲省發改委核準,目前已進入項目建設或擬建階段,分別是國華瑞豐二期、三期項目,魯能乳山風力發電項目,歌美颯張家產風電項目,大唐文登風電場,其中大唐文登風電、魯能乳山風電2個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這5個項目無論是投資規模、風電機組數量還是裝機總容量遠遠超過前4個項目,投資總額達22.4億元,風電機組數量達185個,裝機總容量則達24萬千瓦。
除上述項目外,還有鼎能文登風電項目申請報告目前已通過專家評審,已上報省發改委待批;中海油海上風電、華能海上風電兩個海上項目也正在扎實推進前期工作。其中中海油投資2600萬元的海上風場測風塔已經于2008年3月建成投入測風,其百萬千瓦級的海上風電場建設項目也已上報省發改委,正在爭取盡快取得國家相關支持性文件。
威海在風電利用上的眼光和氣魄,使威海在我省風電開發的城市中遠遠走在了前面: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已投入運行的風電場共有8個,威海占了一半。另外,從風電裝機規模看,截至目前,全省風電裝機總容量為44.2萬千瓦,威海風電裝機總容量則為13.275萬千瓦,占全省的30%。到2010年,隨著全省在建風電項目的陸續投產,全省風電裝機容量將達150萬千瓦,而威海的風電裝機容量則將達40萬千瓦,仍憑一城之力獨占近1/3。
風電城的圖景正在膠東半島的東端勾畫。
解“電荒”降污染風電一顯身手
2008年春夏,全國各省市遭遇多年未遇的“電荒”,但威海全市的生產生活沒有因“電荒”而遭受慘重損失,平穩度過了2008年迎峰度夏保奧運期間電力供應極為緊張的時期,其間,除了電力部門科學調度的因素外,與風電的出力不無關系。
以去年7月31日為例,市發改委重點科科長程劍告訴記者,當天的全市用電最高負荷為86.3萬千瓦,其中風電最大出力達到9.191萬千瓦,對于緩解供電緊張局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威海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市用電量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勢頭,“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的前兩年,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分別增長12.61%、8.71%、11.99%和11.2%。2008年,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長壓力增大,工業用電需求下降,但全社會用電量仍然達到70.43億度,同比增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