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開發進入加速期
近幾年,海上風電在歐洲各國發展迅速,比較發達的丹麥、英國、德國等國家,在能源、審批、財政等方面,都有一整套政策體系支持海上風電發展。例如,實行一站式海上風電項目審批程序、提供發電補貼、減免稅收和綠色認證收益、共享數據技術資源、建立海上風電聯網機制等。
雖然由于起步較晚,國內目前并無統一的海上風電發展規劃。不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在2009中國國際海上風電大會上表示,目前相關部門已確定六省區七大千萬級風電基地,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吉林、河北和江蘇等,計劃到2020年,實現風電基地總裝機量12600萬千瓦。
全球風電設備巨頭丹麥維斯塔斯公司預計,在未來中國風電的大發展中,海上風電會占據相當大的份額。維斯塔斯的理由有二:一是有政策支持。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能源緊缺,開發海上風能資源將有效改善能源供應情況。二是有資金支持。目前擁有海上石油或陸上風電開發經驗的公司,正在計劃投資海上風電項目。
實際上,維斯塔斯的預計正在某些沿海省份變為現實。江蘇省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辦公室主任許瑞林介紹,按照規劃到2020年,江蘇省將建成3000兆瓦陸地風場,在潮間帶和近海建成7000兆瓦海上風場,初步形成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技術難題有待破解
海上風電開發雖然潛力巨大,但其運行環境相比陸上風電更復雜,技術要求更高,施工難度更大。
首先,現階段海上風電機組的可靠性成了海上風電開發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由于鹽霧腐蝕、海浪及潮流沖擊等因素的存在,海上風電場對機組要求很高。一般海上風電設備需要在陸上運行一定時間后,取得一定的運行經驗,才可以裝備到海上,否則投資風險會很大。”浙江華儀風能開發公司總經理吳運東指出。
其次,海上風電機組的安裝就是一個難題,目前還沒有用于海上風電施工的專用船只。并且,海上風電機組的運行維護也是難點,海上風速過大時,維修人員乘坐的汽艇就無法靠近。
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業主公司副總經理張開華向記者介紹,海上環境遠比陸地惡劣,而且像東海大橋項目那樣海床屬軟土地基的海上風電場,目前還沒有成功的范例,給業主公司和施工單位帶來極大挑戰。目前華東、華北地區沿海列入規劃的待建海上風電場情況都與東海大橋項目類似。
此外,臺風也是海上風電機組面臨的嚴峻考驗。我國東南沿海省份是臺風經常登陸的區域,2006年桑美臺風登陸浙江省蒼南縣時,對蒼南風電場幾乎造成毀滅性打擊。蒼南風電場28臺機組中,有20臺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根據目前的技術水平,在長江口以北的沿海區域可以大膽地進行海上風電場開發,而長江口以南地區開發海上風電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吳運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