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技術研究。風電技術屬于典型的多學科交叉高新技術。進行風電技術研究,⑴要開展風能利用的基礎理論研究。風能的廣域分散性、隨機性和能量的低密度性,使得如何最大獲取風能并高效地轉換為電能需要解決一系列關鍵的基礎問題。我國對這一方面的基礎研究還很不夠,是造成風電機組的系統設計障礙的主要原因。為增強我國風電技術基礎研究能力,應盡快建立國家級風電技術研發機構,進行基礎性、公共性技術研發。⑵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目前我國風電發展的關鍵,不是急于利用國外技術和設備建設很多風場,而是要集中力量研制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為此,國家必須加大科研開發投資力度,在目前條件下以風力發電場建設投資3-5%的比例支持研發,來推動我國風力發電機組產業的形成;要充分依靠科技進步,提升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能力,提高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制造水平,開創能源開發利用新途徑,增強發展后勁,在3-5年后給市場提供和國外機組相當水平的大型風電機組,實現風力發電技術裝備國產化,為推動我國風力發電技術大規模商業化發展奠定基礎。⑶建立行業準入制度,避免盲目投資,惡性競爭。根據中國風能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超過了70家,風葉生產企業50多家,塔筒生產企業接近100家,但其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不多,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更少。因此,國家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行業規范的力度,盡快建立國家級認證機構,建立行業準入制度,應建立健全風電設備的技術標準、檢測和認證體系,推動風電技術進步,保證風電產品質量,促進成本降低;同時應建設大型風能實驗基地,支持新產品的實驗和檢測認證。
3.3人才建設
培養人才、穩定隊伍是風能產業發展的基礎。⑴要制定人才培養規劃。要制定風電產業人才培養規劃,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依托國內有實力的科研院校盡快設立相關院系或專業,建立風電產業從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到運營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并列入國家招生計劃,加速風電技術人才培養,以適應當前風電快速發展的需求。⑵要產學研相結合。要把教學活動與企業生產、技術推廣和技術開發緊密結合,使理論和實踐統一,積極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進程。要改變傳統的學院化圍墻式的辦學模式,課程設置與專業活動零距離、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零距離,使風電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崗位實現無縫對接,提高風電產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搭建一種企業與學校、理論與實踐、培養與成才的橋梁,開辟一條利企、利校、利民的多贏之路,探索一條快速、優質、規模化培養風電高技能人才的新途徑。⑶積極推動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機制。要更新觀念,搞活機制,積極推動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落實,推行產權改革,技術與管理因素入股,成果轉化獎勵、期權期股等改革措施,體現人才資源價值,保證在激烈的世界風電產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4詳查資源
環境數據是決定風能發電的重要指標,對風能發電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同時也是對風能發電站的設計提供有效的數據保證。⑴要抓好風能資源的詳查。要抓住新一輪全國風能資源普查的有利時機,開展風能資源豐富區的資源詳查和綜合評價,詳盡掌握風能資源分布及其變化規律,建立風能資源數據庫,為風電場選址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⑵積極開展風能資源的調查與評估。要依托各省風能資源的評估中心,進一步開展風能資源的調查與評估,給出50米、70米和100米高度層的風能資源量,為風電場建設規劃提出更加科學的依據。⑶開展風電場風電量短期預報和風電場安全氣象保障服務系統的研究。要針對風電間隙性及風電機組在惡劣氣象條件下工作的特點,開展風電場風電量短期預報和風電場安全氣象保障服務系統的研究,以保證風電機組的安全運行和供電質量的提高。
3.5加強合作
目前,世界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逐步顯現出向國際化、大型化和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全球十大風電設備制造商累計占有了全球市場96%的份額,僅前4家最大風電設備制造商就掌控了全球市場75%的份額,因此要積極加強合作。⑴要積極開展中外合作。在立足國內的基礎上,堅持以平等互惠和互利雙贏的原則,以坦誠務實的態度,與國際風能組織和世界各國加強風能合作,積極完善合作機制,深化合作領域。要充分利用國家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的政策,在風電項目招標中堅持引進技術、聯合設計、合作制造、消化吸收,以市場換技術,突破關鍵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造能力。⑵要積極開展國內合作。風能資源大省要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聯手發展、共同繁榮”的原則,整合風電設備研發制造資源,積極主動地與國內各研究單位、地方政府和企業加強合作,培育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要走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道路,使科技成果能夠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努力形成集研發、制造、認證、測試、培訓、配件供應、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參考資料】
[1]文中數字來自全球風能理事會. 2008年全球風電市場統計.
[2]施鵬飛.2008中國風電場裝機容量統計.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中國風能協會)
[3]林良真.超導電力技術的發展與展望.《科學新聞》2008年 10月 第1期專家視線.
[4]武建東.《綠色經濟再造美國:奧巴馬能源大戰略解構》.《科學時報》2009-1-20.
--《中國新能源》雜志 2009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