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2.1億千瓦,意味著未來四年平均每年將新增越15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而2017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為三北區域六省(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和新疆),紅色預警區域不得核準建設新的風電項目,重點解決棄風問題,十三五期間風電項目的開發由三北區域逐步向中東部及南部區域轉移,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的低風速開發隨之成為新增裝機的主戰場。
“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東部及南部區域一方面受風能資源的限制,大部分為低風速區域,受客觀因素所影響,若想充分利用低風速區域開發風電項目,還需解決以下幾點:
1.復雜地形,且容易冰凍;
2.如何捕捉風資源;
3.如何在復雜地形進行風資源評估;
4.如何考慮低風速區域的湍流強度、風切變、入流角及尾流效應;
5.風機的運輸、吊裝與檢修如何實施操作;
6.如何實現低成本、高收入;
等等~
縱觀全局,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行業技術創新和各個制造商、開發商、服務商等上下游企業間的協調發展。
為促進低風速市場健康有序發展,2017年3月21由《能源》雜志主辦的“低風速前沿技術與應用創新論壇”在北京貴都大酒店召開。
在創新論壇上論壇中,開發商、整機商和總包商都分別為低風速風電場如何實現技術創新、增強穩定性及提高收益上各抒己見,也為大家開拓了新的思路及想法。 北京東潤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綠色電力事業部總經理劉冰在論壇中為大家分享了“物聯網技術敏捷捕獲風資源系統”,引起了設計院、投資者和整機廠商的高度關注及認可,并由此拿下“低風速物聯網捕捉風資源技術創新獎”。
“物聯網捕獲風資源
在這種行業大背景下,東潤環能作為新能源并網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為投資者開發商服務商提出了物聯網捕捉風資源技術服務低風速區域高層測風方案,即:聲波雷達-北斗衛星通訊-云計算技術服務方案,更精準測風、更安全測風和更省錢測風,采用相控陣技術的聲波雷達。
東潤環能綠色電力事業部的劉冰總介紹到:該物聯網技術首先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通過改變天線表面陣列所發出波束的合成方式,來改變波束掃描方向的雷達。電子掃描的優點包含掃描速率高,改變波束方向的速率快,對于目標訊號測量的精確度高于機械掃描雷達,同時免去機械掃描雷達天線驅動裝置可能發生的故障;采用北斗的雙向通信傳送可以實現具有精密安全同步授時功能,可向用戶提供20ns-100ns時間同步精度,保障測風設備授時一致性;通過在東潤私有云計算提供的【測風數據在線管理】系統,可以完全實現對風資源數據的運維管控能力,減少運維壓力,保證整個測風數據自動化IT的能力,能有效解決低風速區域高層測風、低風速區域精準測風、南部區域冰凍天氣倒塔,低風速區域風資源評估加密測風,協調各個企業發展風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