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億千瓦的風能資源總量,1.5億千瓦的技術可開發利用量,讓內蒙古自治區成為全國風能的第一大省,被確定為“風電三峽”基地。
“三峽的水電規模不到2000萬千瓦,而內蒙古的"風電三峽"規模將達到3000萬千瓦。”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談到區內的風能資源顯得相當自信。根據2005年出臺的《內蒙古自治區“十一五”風力發電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內蒙古將被劃分為26個風能區,并在2010年實現風電裝機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截至2009年,在內蒙古電網覆蓋范圍內已取得風能資源配置的風電裝機容量1520萬千瓦,已通過國家和自治區核準的風電裝機容量達705萬千瓦,已并網運行199.2萬千瓦,已開工在建和已完成吊裝工程具備并網運行條件的風電裝機容量325.4萬千瓦。
“大量的風能資源是內蒙古低碳化發展的基礎之一。”巴特爾表示,作為傳統能源的富集區,如何更好的利用風能、太陽能將是內蒙古經濟轉型的一大亮點。同時,企業投資的熱情也相當高。截至目前,五大發電集團、神華、中廣核等多家大型能源公司都已經開始在內蒙古布局風電產能,內蒙古的風電企業已經超過了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