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國內玻璃纖維市場需求旺盛,出口速度連續3年攀升,但玻纖行業還未來得及開懷大笑,就又鎖上眉頭,2009年末的反傾銷調查接踵而至,“池窯熱”最近也成為發展的“暗礁”,再加之企業間同質化競爭的互相牽制,這個行業近期一直在風雨中洗禮,處于膠著狀態的玻纖行業未來的出路何在?將如何發展?是業內人士都十分關注的問題。
一、金融危機VS反傾銷調查 玻纖行業在風雨中飄搖
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險象環生,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擴散蔓延,玻璃纖維行業受到嚴重沖擊。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行業適時調整發展策略,限產保價、調整產品結構,并取得顯著成效。玻纖行業在經歷了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期之后,正逐漸走出產銷低谷,踏上了復蘇之路,但是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影響,我們正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歐盟、印度、土耳其、韓國、巴西等已經發起或醞釀發起的反傾銷調查。為了行業利益、企業利益,我們勇敢面對,全面應訴。危機后的中國玻纖,應改變發展方向,由產能壯大向品質、品種、規模和效益型轉變。
1:產銷形勢
受金融危機影響,玻纖行業自08年10月以來,增速減緩,訂單銳減,庫存增加,效益下滑。面對如此糟糕的局面,玻纖協會提出了限產保價措施,各企業積極響應,停窯冷修,避免價格競爭。
09年年初,大宗玻纖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尤其是中堿紗和池窯無堿紗降幅較大。7月底國內玻璃纖維產品的價格微調,細紗和粗紗每噸上漲約300元,11月份價格上調了1000元/噸,年底價格又上調了10%。但是,在這場危機中,深加工產品、具有特種性能產品的價格始終堅挺,例如化工短切紗、風機葉片用紗、單絲涂塑窗紗等。由此可見,經濟危機只能給同質化的普通產品帶來創傷。
2:貿易情況
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都有不同深度的影響,在市場一片蕭條的情況下,發達國家利用貿易保護主義,千方百計尋找借口轉嫁危機帶來的損失,借題發揮為哪般,就是因為我們擠占了他們的玻纖市場。如今,我國玻纖工業的發展令國外玻纖巨頭驚恐萬分,封鎖變成了封殺。09年12月底,歐盟正式立案,宣布對中國玻璃纖維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隨后印度和土耳其也相繼發出反傾銷調查立案公告。據悉,韓國、巴西等國也蠢蠢欲動,準備用貿易保護主義阻攔中國玻纖的快速發展。
二、2010年玻纖行業的發展
趨勢1:池窯陸續點窯,恢復到2008年水平
09年下半年,我國玻纖行業迎來了企穩回升階段。山東泰山的冷改窯重新點火,恢復生產;重慶國際、河北金牛、昆山PFG等停產的窯爐陸續點窯。下半年,冷修結束、重新點火的窯爐共計7座,恢復產能20.4萬噸,新建點火的窯爐1座,產能3萬噸,近期即將點火的窯爐5座,產能25.5萬噸。至09年底,我國池窯實際在產能力196.25萬噸,恢復到2008年水平。備產能力53.05萬噸,在建能力24萬噸,2010年我國的總生產能力將達28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