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電聯的數據來看,2012年棄風的情況仍然略有加重,全國風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892小時,相對2011年的1910小時略有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明顯減緩,預計2013年風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將會開始上升,棄風的情況開始好轉。棄風率較高的地區仍然主要集中在裝機量較多的省份,甘肅、蒙東、吉林三個地區的風電利用小時數最低。而東部、西南地區的風電利用小時數較高,福建、云南均超過了2500小時。江蘇、山東、廣東雖然風電利用小時數只有2000左右,但是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的風資源等級較低,實際的棄風率也很低。
國家出于進行能源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的目的,從2013年年初以來,加大了對風電產業的扶持力度,風機設備的招標顯示出加速跡象。2013年國家發改委對風電項目的核準,仍然在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十二五”第三批風電擬核準項目28.7GW已經通過審批。截至到2013年3月份,“十二五”期間,已經有三批共84.3GW的風電擬核準項目通過審批,也就是說風電項目的審批已經不再是風電裝機量增長的瓶頸。
在風電發達的德國、丹麥,風電裝機量已經接近總電力裝機容量的30%,中國的風電裝機比重只有6.55%。相對于主要歐洲國家,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在總裝機量中的比重仍然較小,主要是受到并網條件的限制。雖然電網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的進步,遠距離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成,中國的風電市場仍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3、行業競爭格局逐漸穩定,龍頭企業地位穩固,開始主導市場
自2009年起,風電發生了數次較為嚴重的脫網事故,對電力供應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帶來了巨大影響。因此,2010年國家能源局開始對風電行業的標準進行修訂,組織成立了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了中國風電標準體系框架,初步計劃制定標準183項,主要包括風電場規劃設計、施工與安裝、運行維護管理、并網管理技術、風力機械設備以及風電電器設備等六大體系框架。同時,國家能源局等行業主管部門還印發了一系列行業管理標準,強化風電場建設規劃與管理。這使得我國風電行業的項目審批得到有序控制,部分技術水平落后的產能開始逐漸退出市場。
根據《中國風電發展報告》,截止2011年中國風電整機廠商一共29家,與2009年的43家、2010年的38家相比,整機廠商數量呈現下降趨勢,與2008年的30家供應商數量基本持平。由于行業毛利率在近兩年內的大幅度下降,部分整機廠商仍然處于虧損狀態,預計未來整機廠商數量還會略有下降,這是風電設備行業整合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價格也有很大的幫助。從2009年開始,金風科技、華銳風電(行情,問診)、聯合動力與明陽的市場份額一直位列前四,市場份額的總和也始終超過50%,我們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有可能繼續提升。其中,金風科技從2011年開始超過華銳風電,市場份額連續排名第一,始終穩定在20%左右的水平,行業龍頭地位十分穩固。我們認為金風科技在未來仍然能夠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市場份額將維持在20%左右,甚至可能因為行業整合的實質性深入,在未來數年內再次提升。在國內市場恢復正向增長的情況下,公司的風機出貨量將隨著國內新增裝機量的增長開始恢復增長。同時憑借品牌質量優勢,公司的中標價格均超過平均中標價格,一般可以享受到約10%的品牌溢價,這也保證了公司的毛利率超越行業平均水平,可以獲得超越行業平均的收益。
公司的直驅永磁風機在低風速地區擁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