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Excelsior項目正在安裝由中企提供的風力發電機組。
本報特約記者 宋 微
隨著許多非洲國家近年來逐步加快工業化發展進程,電力缺口不斷擴大的問題日益凸顯。當前非洲人均用電量不僅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在過去近20年時間內還略微下降。撒哈拉以南非洲有30個國家經常性停電,停電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馬拉維、烏干達和南非占其GDP的5%。據世界銀行估計,非洲目前還有約6億人口生活在未通電地區。
在中非能源合作領域,電力合作一直是“重頭戲”。在被稱為“高原大陸”的非洲,相對于傳統的水電、火電合作,中非風力發電項目近年來隨著中國風電技術的發展進步方興未艾,展現出越來越廣闊的前景。
非洲占全球風能32%
長期被電力短缺困擾的非洲其實擁有著巨大的風能資源,占到地球風能總量的32%,潛力巨大。相對于其他發電形式,風電的成本更低。在非洲很多地方,企業或家庭用戶自費安裝發電機已經成為常態。安裝燃油式發電機后,平均每千瓦時電價是電網電價的三倍左右。尤其是在沒有原油儲備的內陸國家,如贊比亞,斷電時用發電機生成的電力價格在每千瓦時53美分左右,是一般電價的將近10倍。在尼日利亞,由于頻繁的斷電,每年在燃油發電機上的全國花銷高達16億美元。而風電能夠實現更廉價的用電方案。截至2017年,全球風電的發電成本已經低至每千瓦時4.5美分,相對大多數發電方式具備絕對競爭力,并有望在2050年達到每千瓦時2美分。因此,非洲國家紛紛頒布清潔能源發展規劃,例如坦桑尼亞,正在規劃開發200兆瓦風電項目。
能源專業咨詢公司MAKE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7年間,非洲的風電發電量預計可增加30吉瓦。其中南非、埃及和摩洛哥的風電將主導非洲風電市場,占新增總發電量的2/3。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突尼斯是非洲風電的主要新增力量,MAKE預計,到2027年這三個國家能夠新增5吉瓦風電發電量。此外,加納、塞內加爾和坦桑尼亞等較小的市場將成為區域風電開發的主要參與者。
積極參與政府間合作
盡管非洲風電市場前景廣闊,但中國企業在進入市場時應當優先選擇營商環境較好、風力資源較豐富的國家。尤其是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充分發揮各自在南部、西部和中東部非洲地區的輻射作用,經營好當地后再將業務逐步擴展到周邊國家。
在籌資模式上,中國企業可優先尋找政府性金融合作。當前,清潔能源開發是中非合作重要領域,受到雙方政府的高度支持。幾內亞總統阿爾法·孔戴曾表示:“構建非洲能源互聯網,將有力推動非洲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和電網互聯互通,帶動礦產資源開發及深加工產業發展,加快非洲清潔化、工業化、電氣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 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公布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宣布的“八大行動”都將清潔能源作為重點支持領域,并配有相應的政府資金支持。中國企業可積極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進行貸款和相應基金的溝通和協調。埃塞俄比亞阿達瑪一期和二期風電工程是東非已完成的最大風電項目。中國進出口銀行為這兩個項目提供85%的融資支持,由中國企業為項目提供風力發電機。工程裝機容量分別為51兆瓦和153兆瓦。
在投資方式上,中國企業可以采用建營一體化的投資方式。隨著非洲工程市場的發展,PPP 等帶資承包方式越來越普遍 , 項目業主對承包商提出的服務需求的深度和廣度越來越高。因此,在投資電力項目時,中國企業要需要更多地與項目所在國政府進行合資經營,以爭取在辦理營業執照、稅收、進口、用工簽證等領域的優惠政策。此外,在與非洲政府或企業實行合資經營時,中國企業可爭取控股,掌握企業的管理和運營權,保證項目的運營和收益。
勇于面對國際競爭
在非洲,中國風電企業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來自歐美日發達國家的能源巨頭。盡管中國企業往往在執行力和產品性價比方面有優勢明顯,但是歐美日能源企業在軟實力以及高層設計方面頗具實力。歐美企業更加熟悉國際規則、甚至可以利用自身的國際話語權制定“游戲規則”,將競爭對手擋在門外。在風電領域,日本丸紅株式會社、法國電力公司EDF、道達爾等都具有相當的競爭實力。
在運營風險管控方面,中國企業應當以設計咨詢類企業牽頭總承包合同。為確保投建營一體化的風電項目能夠穩定收回前期投入,中資企業在簽訂電力設施投資回款協議時應當重視相關合同條件要件的規定。同時,鑒于前端的規劃對于后期運營收益的核算至關重要,因此建議加強前端設計企業的作用,有利于整體把控建設運營成本核算和投資盈利模式。▲(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