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銷售,不能“指望”師傅帶徒弟
2015-11-20
來源:學習說話技巧
瀏覽數:949
如果你現在問任何一個國內成長起來的企業:你的銷售人員是如何培養的?不管他如何描述他們的訓練過程,你會發現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是最普遍的一種,
如果你現在問任何一個國內成長起來的企業:你的銷售人員是如何培養的?不管他如何描述他們的訓練過程,你會發現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是最普遍的一種,所謂的師傅帶徒弟,就是公司在招到新的銷售人員之后,經過初步的培養派到工作崗位,同時指定一個日常工作的指導人,這個指導人負責新員工在試用期期間的訓練、指導甚至考核,這個人就是所謂的“師傅”。這種方式之所以在國內的企業中比較盛行,可能跟企業在發家時,老板就是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建立銷售隊伍有關系。這一點很好理解,企業初期很多事老板指望不了別人,特別是人的問題,只有老板親自培養才能留下來,許多員工都是在老板“趕著、抱著”的狀態下成長起來的,今天隊伍的中堅力量多半是老板那時的杰作,但是企業大了,發展快了,這種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越來越體現出了各種弊端。
“師傅”并不是真正的“師傅”
筆者曾經服務于一家食品企業,該企業有5000多名銷售人員,每年員工的流動率在20%左右,也就是說每年將近1000人的銷售人員需要訓練,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為了降低費用,公司采用了本地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所有新員工在大區經過簡單的訓練,就交到了師傅手里,但是這樣的方式并沒有解決缺人的問題,反而人員的流失越來越嚴重。經研究發現核心問題是:
首先,缺乏系統性。多數的師傅都是銷售人員的出身,并沒有太多的訓練技巧,這就像優秀的士兵,并不一定是一個良好的教官一樣。士兵強調自身的作戰能力,而教官強調如何“教會”士兵,這個“教”的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過程,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所謂好的銷售人員就是好的師傅,這本身就是作坊式的思想。其次,周期長。由于師傅自身的素質限制,銷售人員的成長基本上處在自由生長的狀態,對于公司的產品、客戶、銷售技巧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摸索出來,而師傅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不愿意教,另一方面沒有時間教,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銷售人員的成長時間。我們曾經做過試驗,將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與模壓式銷售訓練系統比較,發現后者的周期可以縮短30%-50%的時間。第三,成活率低。銷售人員的成活率很多情況下取決于“上手”的時間,過晚地上手將挫敗銷售人員的信心而造成人員流失,盡管人員“上手”的因素非常復雜,但是師傅自身素質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師傅本身也是士兵,也有很重的任務要完成,在任務與帶人之間,師傅更多地會選擇前者,而不會選擇后者。
- 閱讀上文 >> 馬云:錢不是靠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
- 閱讀下文 >> 銷售冠軍是這樣賣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