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華堂之后,曾被譽為“外資第一店”的百盛在北京也進入單店期。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百盛長楹天街店已于5月底撤店。至此,百盛在北京市場僅剩百盛復興門店。與百盛此前門店關停不同,百盛長楹天街店的撤店,不僅是因為百盛在華每況日下,更是國內百貨業轉型困境的縮影。
百盛在京僅剩獨苗
開業剛滿兩年的百盛長楹天街店,已于今年5月30日正式撤店。至此,百盛在北京市場僅剩百盛復興門店。
6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百盛長楹天街店的玻璃門上已經貼出了停業告示。在撤店告示當中,百盛表示,在百盛長楹天街購買商品的“三包”問題由留守處的同事解決,持百盛會員卡的用戶,可在有效期內在百盛復興門店兌換積分,百盛金卡(購物卡)可在有效期內至百盛復興門店使用。
但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告示所留的留守處聯系電話一直處于關機狀態。北京商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百盛復興門店工作人員獲悉,持有百盛儲值卡的消費者可在百盛復興門店繼續使用,但無法辦理退卡業務。而商品退換服務目前并未接到相關交接通知,不予處理。百盛復興門店工作人員還介紹,撤店是因為長楹天街方面的問題。但百盛一家合作商則告訴記者,關店原因在于百盛長楹天街店效益不好。
資料顯示,百盛長楹天街店于2015年一季度開業,截至5月底撤店,也僅經營了兩年的時間。而從大的市場來看,百盛近年來在中國市場持續關店,就在去年10月,百盛就關停了太陽宮店;在百盛長楹天街店撤店的同時,百盛也關停了鄭州百盛太康路店。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今,百盛在國內已關停了超過12家門店。
關店原因或為效益不佳
比起百盛太陽宮店停止營業當天官方微信公眾號還發了最后一條“再見”推送,百盛長楹天街店的關停要倉促得多,其官方微信公眾號3月下旬即停止推送。據百盛一家合作商介紹,百盛長楹天街店4月底關了一部分品牌,5月底整體關停。而根據告示,百盛長楹天街店5月底才貼出撤店告示。
對于百盛撤店的原因,在北京商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百盛復興門店咨詢儲值卡及商品退換服務時,接線的工作人員提到,撤店原因在于長楹天街方面的問題。但上述百盛合作商則告訴記者,原因在于百盛長楹天街店長期經營不善,效益不佳。
而據知情人士介紹,因百盛長楹天街店業績不景氣,長楹天街早有意解約,但雙方在解約條件上僵持較久。
北京商報記者在點評平臺上看到,有消費者反映百盛長楹天街店招商品牌層次偏低、整體風格更偏向于中老年客群。甚至早在開業之初就有消費者在點評平臺上稱商場估計“撐不了幾年”。
從業績上看,百盛整體表現欠佳。根據百盛集團新近披露的2017年一季度財報,2017年一季度百盛錄得合計銷售所得款總額約為44.07億元,同比下滑5.6%,在一季度當中,同店銷售同比下降2.2%。
百貨業轉型困境縮影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百盛長楹天街店的撤店不僅是百盛境況日下,更是百貨業轉型困境的又一案例。
早在2014年百盛集團便稱,未來新開門店將以“店中店”和購物中心為主,不再開設單體百貨。與百盛早期開業的百貨店相比,百盛長楹天街店首先是作為長楹天街的主力店之一存在;其次,盡管體量仍是百貨店常見的體量,但在整體布局上,鞋帽服飾業態、餐飲業態以及兒童游樂等業態已經開始有微購物中心的雛形。但百盛長楹天街店苦撐兩年,最終以閉店告終。
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指出,百貨店目前面臨兩難的選擇,轉型購物中心未必能夠殺出一條血路,不轉型則面臨著上游供應商發展渠道變化帶來的供應商資源越來越少的現狀。郭增利指出,事實上在國內市場上百貨店與購物中心競爭角力當中,最先出現變化的是上游供應商的發展渠道,百貨店是統一管理、統一經營,購物中心是統一管理分散經營,這使得一些競爭力相對較強的供應商品牌方更傾向于選擇購物中心。在上游供應商發展渠道的變化之下,百貨店轉型購物中心事實上是一種迎合上游資源的被動選擇。而就國內市場來看,這種轉型面臨著一定的障礙。首先購物中心的初設邏輯從物業本身到經營模式就與百貨店不同,所以百貨店簡單地嘗試豐富業態,即便是有了購物中心的影子,但實際上跟真正的購物中心競爭還是處于相對弱勢。此外,從國內競爭態勢來看,購物中心競爭力也越來越強。
而從店中店的角度來看,郭增利認為,百貨店作為店中店本身就與所在購物中心產生一定競爭,在一定范圍內,競爭力相對較強的供應商更愿意選擇購物中心,相應的,百貨店的品牌吸納能力下滑,整體的品牌組合競爭力也就相對較弱。
全國工商聯商業地產研究會會長王永平也表示,百貨店試水購物中心店中店失敗的,這并非首例,此前永旺百貨與朝陽大悅城也曾有過相似的故事。對于百貨店而言,買手制也是近年來轉型的一個方向,但受限于買手團隊的建設和買手制對應的庫存風險,所以步伐一直相對較謹慎,成果也比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