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國寶:原國家能源局局長
原題:再為風電鼓與呼
風電遇到的問題,不是風電本身發展過快,而是電網企業拖了后腿。國家應該以可再生資源法為依據,要求電網公司全額收購可再生發電,而不是限批風電。
最近社會上對風電有這樣那樣的說法,說的最多的是棄風問題,意思是風電發出了電卻并不了網。說的多了,好像聽起來風電的負面消息比正面的還要多,那就是9個指頭和一個指頭倒過來了,九個指頭是問題,一個指頭是成績。但綜合這幾年風電發展的成就可以看出,風電九個指頭是成績,一個指頭是問題。
風電功莫大焉
2011年,中國風力發電量達到706億千瓦時,接近核電全年發電的874億千瓦時。以平均每千瓦時耗煤330克計算,相當于少燒2330萬噸標準煤,少排放二氧化碳8000萬噸以上,總裝機規模達到5258萬千瓦,六年年均增速87%,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2012年上半年,我國風力發電量達502億千瓦時,第一次超過了核電發電量的472億千瓦時。如果考慮到風電不像火電、核電那樣耗水,特別適合在三北(東北、華北和西北)干旱少水多風的區域建設,優點更為明顯。
當然,風電在迅速發展中不是沒有問題,受到最多指責的是棄風問題,特別是內蒙和東北的冬季棄風達到16-20%,因此往往受到媒體的垢病。還有就是酒泉的一次脫網事故讓400多萬千瓦的風機全停了下來,一臺一臺做低電壓穿越檢驗,歷時接近一年,本來迅速發展的河西走廊風電一下跌入低谷,風機制造企業成品、在制品占壓資金200多億元。
有的時候對風電的批評聲音甚至要大于肯定的聲音,似乎是發展風電問題成了堆,以致影響到政府主管部門的政策,于是對棄風地區緊批、限批政策陸續出臺。但是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2003年之前我國風電只有40多萬千瓦,風機設備幾乎全靠進口,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躍居世界首位,建立起完整的風電工業體系,以至外國人驚呼,一個國家建立起完整行業的體系往往需要幾十年時間,而中國在不到十年內辦到了。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比較核電,我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至今,歷時40年,一年發電才不到900億千瓦時,從鈾礦的勘探、采礦、提純,到龐大的核電設備制造體系,核電站的建設,投入之巨,風電難于望其項背,而且至今還未解決核廢料的處理、儲存問題。這樣比較風電成就可謂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