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了解到,截至7月底,江蘇新能源并網規模達1108萬千瓦,其中風電492.4萬千瓦,光伏497.8萬千瓦。
目前這么大規模的新能源電量都能實現全額消納。江蘇省是如何做到的?記者在江蘇采訪期間找到了答案。
新能源發展步入快車道
江蘇省電力公司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江蘇電網各類電力并網裝機總容量為9949萬千瓦。可見,1108萬千瓦的新能源裝機容量已占到全省總裝機量的11.1%以上。另外,根據今年3月底公布的江蘇省“十三五”規劃綱要,到2020年,江蘇各類能源資源供給能力達到4億噸標準煤左右,省內電力裝機達到1.3億千瓦左右。其中,風電、光伏各形成1000萬千瓦左右的裝機規模。也就是說,未來五年,江蘇省在總裝機增長30%的情況下,風電、光伏裝機將實現翻番。
據江蘇省電力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在風電、光伏發電方面,江蘇省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例如,南部地區利用湖面、大型建筑屋頂建設光伏電站;中部和北部地區將沿海灘涂、農業大棚等作為建設光伏電站的載體,風電則布局在內陸低山丘陵和沿海地區。在“十三五”規劃中,江蘇更是明確提出了“海陸并舉、以海為主,兼顧內陸中低速風能開發”的思路,未來海上風電將成為江蘇特色。
記者日前在南通采訪時,南通市電力公司營銷部副主任陸建豐告訴記者,由于海上風速比陸上高20%左右,因而同等發電容量下海上風機的年發電量能比陸上高70%。如果陸上風機的年發電利用小時數是2000小時,那海上風機就能達到3000多小時。另外,由于風電有很大的低頻噪音,建在陸地上,必將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海上風電必然將會成為未來江蘇的重點發展方向。
近日,記者在如東實地參觀了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場———華能300兆瓦海上風電場。該項目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此風電場預計明年8月份全部機組可以并網發電,建成后年發電量預計達7.4億千瓦時。目前在如東建設海上風電場已成為一種趨勢。
另外,記者在如東還參觀了中天科技150兆瓦漁光互補一體項目,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全部建在沿海的灘涂上,目前一期20兆瓦的項目已經實現全額并網消納,年底前將再實現并網裝機60兆瓦。該負責人還對記者說,由于土地資源相對匱乏,目前江蘇重點發展“漁光互補”“農光互補”以及屋頂電站,其主要原因就是基本不直接占用地面,實現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據了解,近10年來,江蘇可再生能源裝機年均增長達59.3%。“十三五”風電開發將重點轉向近海風電項目的開發,到2020年風電將達到1000萬千瓦,將成為我國8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
全方位構建消納平臺
“新能源電力在接入電網時,大都需要配置和消納,這是由于風能、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間歇性、隨機性、輸出功率不確定、預測難度高等特點,發展初期在技術裝備、風電利用、制度標準等方面不可避免存在一系列問題,給并網檢測、安全調度、配套建設等帶來一定的困難。”江蘇省電力公司發展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此,江蘇省電力公司通過推出一系列舉措,全方位構建新能源使用消納平臺,保證其并網消納。
據記者了解,近幾年來,江蘇省電力公司先后制訂了一系列標準和規范,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編制的風電場電氣部分典型設計要求開展風電場電氣部分設計,有效解決了江蘇風電等新能源建設沒有規范、接入電網沒有標準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