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產能過剩
快速發展的風電產業帶來的巨大市場預期,過低的市場準入門檻導致風電設備制造業在短時間內爆發式增長。風電企業只要購買生產許可證和零部件,很快就可以生產出產品,門檻較低。風電設備生產商從2004年的6家發展到2008年的70多家,僅僅用了4年。
據估算,未來十年,中國平均每年新增裝機容量約800萬千瓦。除幾大龍頭企業外,大多數企業只具有小批量生產能力,有的還處于樣機研制或測試階段,生產的機組運行尚不穩定。在70多家整機企業中,有60家左右年產量不足10臺。
風電機組市場將大洗牌
由于風電機組整機行業進入門檻提高,市場洗牌在所難免。
目前,國際風電產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風電機組整機和零部件技術標準及涵蓋設計評估、質量管理體系評估、制造監督和樣機試驗等環節的認證體系。
為扭轉無序競爭局面,中國相關部門已發出抑制風電設備制造行業過熱的信號。2009年7月,發改委更新了《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2兆瓦風電技術”從“鼓勵引進的先進技術”中刪除。2009年9月,國務院同意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包括風電設備行業。
未來幾年,質量過硬的大功率風電機組將受追捧,低水平重復引進和建設的小功率機組將被淘汰,行業整合加速。國家將加強對風電設備領軍企業的扶持力度,形成技術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有潛力進入全球前3強的優勢企業。
中外廠商競爭將更激烈
國家對本土風機制造企業的政策扶持將會繼續,中外廠商競爭將更加激烈。
風電產業集高科技、制造業、可再生能源等優勢于一身,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隨著國家和企業加大對風電技術的引進和研發力度,未來國產設備的技術水平將逐漸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市場份額將長期保持優勢地位并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
在支持行業領軍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方面,可采取提供出口信貸、海外援助項目與國內優勢風電企業捆綁等方式鼓勵國產風電設備出口。
國際風機制造巨頭們也十分重視中國市場,紛紛著手布局。Vestas稱今年將在中國風機制造業投資30億元,其V60-850千瓦型風機被界定為“一款專為中國市場量身訂制的風機”。年內還將成立中國海上風電業務辦公室。2009年5月22日,Siemens風力發電葉片(上海)有限公司高調進入中國海上風電市場,投資額達5.8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