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上風電發展情況
近年來,風能成為發展最為迅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海上風電由于其資源豐富、風速穩定、開發利益相關方較少、與其他發展項目用地沖突少、可以大規模開發等優勢,一直受到風電開發商關注。
2000年,丹麥政府出于發展海上風電考慮,在哥本哈根灣開始建設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意義的海上風電場。此后,世界各國開始考慮海上風電場的開發。全球已有9個國家(丹麥、英國、荷蘭、愛爾蘭、瑞典、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和日本)建有商業化運行的海上風電項目。其中歐洲占有海上風電裝機的95%以上,英國累計裝機為882. 8MW ,丹麥累計裝機為639.2MW,
截至2009年,全球風能累計裝機容量為157998MW,其中年新增裝機容量約為37.5KMW。具體趨勢見圖:

其中,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2062M W,2009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577M W。具體趨勢見圖:

總體而言,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僅占風電總容量的1.3%。長期以來,海上風電比重較低,主要受到技術和造價兩個方面的影響:
1.1海上風電場建設和運行技術復雜、困難大,對風機質量和可靠性要求高,海上風機技術發展相對滯后。
1.2海上風電場建設和運行成本高昂。
據歐洲風能協會估計,2010年歐洲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l000MW,2011年,新增將超過1500M W。同時,亞洲每周都在醞釀大規模向海上風電進軍。大規模的發展海上風電,勢必要了解海上風電的造價水平。
2.國外海上風電場造價情況
在海上風電場造價方面,劍橋能源研究協會.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目前供應鏈瓶頸和持續增加的原材料價格將進一步促使海上風電場成本的增加,在未來幾年內開發海上風電場的成本或將增加20%,將從現在每千瓦2300歐元增加到每千瓦2800歐元。該文章特別指出目前海上風電機組安裝用駁船的短缺將是導致海上風電場開發成本增加的關鍵因素之一。歐洲海上風電造價為每千瓦2300一2800歐元,折合人民幣約為每千瓦23000一28000元。
按照國外海上風電場建設的經驗數據統計,海上風電造價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2.1海上風機設備成本高。目前海上風機市場報價基本都在人民幣10000元/千瓦以上,相比陸上風機高出近50。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風機設備制造過程中考慮海上防腐等特殊技術要求,加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海上風電機組總體制造沒有形成規模,批量過小,價格高。
2.2基礎造價成倍增加。海上基礎占總投資的20一30%。一般陸上風機的基礎施工費用約占總投資的10%,而按照目前國外海上風機基礎主流的單樁型式來說,基礎造價高達總投資的30%以上。
2.3海上機組吊裝費用高。陸上風機吊裝成本占總投資比例僅3%左右。海上吊裝要動用大量駁船和巨型浮吊,并需要相關輔助措施,大大高于陸上吊裝費用,約占總投資10%以上。
2.4海底電纜成本高,風機間及風機至升壓站輸電線路均采用海底電纜,電纜價格及敷設安裝費用遠高于陸上風電場的電纜或架空線路費用。約占總投資5%以上。
相比陸上,海上風力發電總成本也要更高,其中固定成本約高出陸上風電一倍,日常運行維修成本也增加一倍。歐洲海上風電電價在9.6歐分左右,加上其他政策上的激勵,據歐洲風能協會數據統計,歐洲海上風電場的資本金內部收益約11%,
3.我國海上風電場造價及影響因素分析
我國的海上風電開發較晚,海上風電技術相對落后,加之我國海況與歐洲不同,我國東南沿海又有特殊的臺風氣候,諸多因素使得我國海上風電開發技術必然與歐洲存在一定區別,造價情況也有所不同。
上海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是我國第一個商業運行的海上風電場,規模為34臺3000千瓦風機。項目前期工作于2006年開始,2008年9月開始海上基礎施工,截至本文撰寫時,海上基礎已經基本完工,34臺風機已經完成吊裝,目前風機正在并網調試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