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設備國產化、本地化是國內風電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從目前國際國內風電市場來看,兆瓦級風電機組將是我國未來的主力機型,因此,引進、消化吸收兆瓦級風機,并加快國產化,將是風機制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2005年5月,國家發改委正式下文,要求風電投資商確保風電設備70%的國產化率,為鼓勵國產化,發改委在特許權項目招標中對設備進行捆綁指定。
業內人士介紹,此前兆瓦(MW)級以上機組基本為進口機組壟斷。我國風力發電機組制造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是制約我國風電產業升級的重要瓶頸。
銀河證券的報告顯示,從技術上來說,國際上大型風電技術近二十年來日趨成熟。在不斷降低風力發電成本和擴大可經濟利用的風力資源量的目標驅動下,國際上風電機組不斷謀求更大的單機容量,目前國際主流的風電機組已達到2~3MW,最新主流技術為變槳變速恒頻和無齒輪箱直驅技術,此外還大力發展海上專用風電機組。
近十年來,我國大型風電機組制造業基本從零起步,掌握了750KW機組整機和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技術,并實現了批量生產,目前國產MW級變速變槳恒頻機組正處于研制或引進階段,并有部分機組投入運行。
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辦公室副主任羅志宏表示,“風電國產化”項目帶來了兩大突破:首先,原來我國生產的風機都是購買國外公司的許可,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只能在國內銷售。現在,這5大企業全部具備了自主知識產權,銷售地點沒有國外的限制,而目前國外對風機整機的需求很旺盛,因此,這些企業未來的盈利將有很大提升。
其次,在技術類型上,國內廠商原有技術生產的風機發電功率在1MW以下,風機也不具備變槳變速功能,5家企業此次研發的風機都超過了1MW,與國際先進的主流技術接軌,風機具有變槳變速功能,實現了技術上的重大跨越和提高。
到目前為止,風機國產化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提供的數據顯示,2003年,國外風電機組在國內市場占66.54%,到2008年,國外機組僅占24.4%的份額,內資公司生產的份額超過70%。到目前為止,兆瓦級以上機組占國內全部裝機容量逾50%,其中80%是由內資生產的,預計隨著項目的進展和技術的提升,內資廠商生產的風機比例將進一步提升。(徐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