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電力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經濟學家說是要打破壟斷、引進競爭、降低電價。但是電力工作者認為,電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應該是建立更加安全和經濟的電力系統,為用戶提供更可靠、經濟、優質的電力服務。因為:第一,電力系統社會經濟效益實現的前提是其安全運行和安全供電,否則一切都是空話;第二,電力系統可以實現的最大效益并不等于各個組成部分的簡單疊加,相反,各個組成部分都追求自身最大利益還可能導致整個系統效益的最小化;第三,由于電力行業屬于公用事業,其產品電力具有準公共品特性,電力參與創造的社會效益比起電力企業本身的效益來要大得多。所以,安全運行,即供電的可靠性相對于電價水平,始終是考核電力企業運營狀況更為優先的方面。
五、對今后我國電力改革幾點看法
(一)電力改革要適應形勢的變化,要從解決當前問題入手。首先,當前電力形勢與十年前相比有很大的變化,經過十年來以加快發展為主要目標的改革以后,今天我國的電力工業規模即將躍居世界第一,但環境保護的壓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已經成為我國電力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在世界電力界中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難題。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條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電力發展與改革的新路,這不是照抄某些電力不需要大發展而地區環境又已經很好的發達國家電力部門靠“拆、分”和“破、碎”現有電力運營管理所能解決得了的。其次,全國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客觀要求,預示著全國聯網的趨勢不可阻擋,電網聯結的緊密度只會增不會減,電網的“分、拆”運營在我國并不是發展方向。最后,隨著電網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力系統的統籌管控的手段會更上一層樓,可以更好地實現安全、經濟、優質的運營目標。所以,今后電網的發展趨勢還可能是進一步整合而不是拆分,電力改革應當順應這個潮流。
(二)當前電力體制改革存在“體改先行,制改滯后”的問題。一直以來,人們比較熱衷于談論解體,卻較少認真研究或回避改制。廠網已經分開,而作為市場化改革核心的電價機制、項目審批機制和監管機制卻遲遲沒有到位。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只恐改革成本會越來越高,甚至會偏離建設和運營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高效和環保的電力系統的根本目標。
(三)電力改革方案的制定必須廣泛聽取電力系統專家意見。在研究如何進一步進行電力改革的問題上,要正視電力行業的特性及其客觀規律,廣泛聽取電力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