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煒:
金融創新是關鍵
投融資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中的主要障礙是不爭的事實,關鍵是如何在現有環境下找到投融資主渠道問題。其基本思路應是結合新能源新經濟特性,在金融產品創新上做文章。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所以選擇光伏產業終端市場資金需求為重點研究目標?其一,國家的高度重視,終端市場規模從5GW提升至35GW,需求與解決方案的矛盾突出;其二,新能源產業是非完全市場化產業,根據國家規劃解決終端需求可以反向影響中上游供求關系合理問題,避免出現新的產能過剩。
我們的研究重點是:大規模的產業基金與資產證券化的滾動發展,同時以民營企業需求為主要標的物。產業基金在我國已經運行多年,是一個成熟的金融產品。今年以來陸續出臺和明確的《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產品管理辦法》、補貼價格、補貼時間等,使得資產證券化這一金融產品的法律基礎和產品要素已經具備。
從國外成熟市場的運行結果看,以上思路也是成立的。例如美國著名光伏終端市場投資企業Solarcity,其免費安裝屋頂光伏系統和提供低于市場平均水平電價的服務形式,使得其從2010年開始保持每年100%的增長速度,極大地推動了美國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與其不同的是,由于中國特定的環境,我們研究的重點對象是大型地面電站而不是個人屋頂電站。
目前的研究中,我們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三方面:其一,追求低風險的長期投資資金來源何處?其二,民營企業電站的基礎資產已經被抵押。其三,電站資產證券化產品能否在公開市場銷售。我們強烈希望國家有關部門給予支持。
于彥堅:
民營中小企業融資更是難于上青天
作為民營的光伏生產企業,融資難一直是我們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民營企業到銀行去融資必須要抵押,一些信譽良好的優質企業可能會得到銀行的信用貸款,但是在其初期還是需要抵押。站在銀行的角度,銀行要保證資金的安全,怎么讓資金安全地流到有需求的民營企業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民企不但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還很高。相對于國企,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完全沒有競爭力。雖然我們企業所處的地區民間金融環境比較靈活,但是在政策和機制方面還需要國家給予相應的配套措施。
有需求才有市場,很多的需求其實是金融政策造成的。互相擔保、拆借利率高企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所以,像我們這樣的企業現在就積極去找國企、央企合作,依靠他們強大的融資能力來促成交易,這就需要讓利于對方,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同時,銀行現在的銀根緊縮也是融資難的原因之一。目前只要銀行不把額度減少就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說增加信貸額度。中國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儲蓄余額,及其龐大的基礎貨幣總量。基本不存在流動性風險,但是怎么讓存在銀行的錢動起來,政府就需要在這方面下點功夫。
我國的光伏產業還不是完全的市場化產業,還有諸多條條框框的限制。我們是浙江省最早進入日本市場的公司,投資控股了日本唯一的一家光伏組件企業。目前,日本只規定了42日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其他一概放開讓市場去調節。個人認為,只要國內市場放開,根本不需要歐洲市場,無論他們怎么雙反,國內市場完全能夠滿足產能的需要。德國對光伏產業的扶持令我們折服,德國專門為光伏上網電價出臺了一部法律來保障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其他完全由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