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我經常去跟企業講的,就是在融資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什么因素?我想挑其中的兩點來說,第一就是企業發展的階段,那很多企業我想找VC的話,屬于發展的早期了,但是要注意的是,企業越早融資,你的股權方面的犧牲應該會越大,因為我見過很多的企業,可能半年之前,找一家VC投了300、400萬美元,他出讓了30%、40%的股份,半年之后因為業績好了,找我們融資的時候,是融3000、4000萬美元,但他只需要出讓百分之十幾的股份,我建議企業一定要想好自己的發展階段,在適當的時機引入最適量的資金。
第二個因為對話也談到了,除了資金之外,你一定要尋求這家機構能夠給你帶來的其他方面的資源,這一個是講我們作為投資機構去看企業的時候,看到哪些因素?
很多嘉賓也提到了,第一我們看中的是團隊,每個行業都有好的企業,與不好的企業,關鍵是看什么人去做?
第二個業務模式很重要。
風電的話看今天上午京風他提到他以前做整機,現在要往下游發展去打算去核電廠了,我想這個模式從長遠,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最初不能理解,否則風電的回報周期那么長,今天上午我在想應該是說每年的新增光機遲早會賣上來的,但是你如果拿到一些風電廠的資源,這個是一個每年都會一個貢獻收入的東西。
其他的我們非常看中行業進入的門檻,因為今天也說,太陽能、風力發電、投完之后發覺這個門檻不像我們當初想象地那么高,以分段為例,我覺得葉片應該是很難做的,因為他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空氣動力學,結構力學,那材料、玻璃鋼還有整個的工藝,還有模具都很重要,但是沒想到國內現在有50多家都在做,當然做出來沒有那么多,做出來我想不到10家,其中做的比較好的,也就是4、5家而已。
我們是怎么去評估的?今天上午很多專家也談到了,行業的增長潛力,發展的速度,我覺得我們做投資機構,分開短期的,中長期的,我們不能依賴石化能源,但是短期內這個行業的成長速度到底多快?我覺得是值得探討的,關于中國裝機的數據,我個人是有一些問號的,因為我知道跟一些企業有接觸?我去年年底做固電的企業他們貨沒有發,但是他的客戶在短期的時候,你就入賬也就是說把貨賣給我了,就是很奇怪,五大電力公司說我統計裝機的組裝,你就給我發了貨了,雖然整機還沒有造出來呢,這個數字差異可能不會大,但是就像中國的GDP一樣,肯定是有一些不那么準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