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整機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從容量上說,中國風機制造廠商已經能做到6兆瓦甚至更大,跟國際水平相差無幾,但是在高精零部件配套方面仍然依賴于國外,不少風機整機商都是輕資產的組裝商,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潛力。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風電整機商一是不能單純地做組裝,二是不能單純地局限于制造環節。現在流行的是全產業鏈和跨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仍嚴重依賴國內市場
《2014年全球整機商市場份額分析》顯示,排名前十五的整機商中有八家來自中國,但進入前五的只有金風科技一家,嚴重依賴國內市場被認為是中國整機商排名難以更加靠前的重要原因。
“雖然多家整機商提出海外戰略,但實事求是說,在拓展海外市場上國內企業仍處于嘗試階段。”東氣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2014 年,我國發運出口風電機組共189 臺,已發運容量共計僅368.75兆瓦,涉及金風科技、華銳風電、三一重能、明陽風電、湘電風能五家企業。
中國風電整機商強勢崛起以及本土市場為先的戰略導致的一個直接后果是,曾在中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維斯塔斯、歌美颯、GE等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呈現大幅下降趨勢。“這與中國風電制造的性價比優勢有很大關系。”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雖然西門子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有明顯下降,但其仍取代維斯塔斯成為2014年市場翹楚。分析認為,這都得益于其有效而多元化的區域化發展策略以及在海上風電機組的競爭力。西門子在全球80%市場都排在前兩名,這促使其市場份額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
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明陽風電產業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傳衛對記者說,新能源產業必須要在全球配置資源。“不論國內市場還是歐洲市場,每個市場都有每個市場的問題,必須要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學會成長。”
“中國風電制造走出去的成本要比西門子等跨國公司高很多,缺乏相配套的金融政策支持,影響了風電制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一位風電整機商相關人士則向記者表示。
在業內看來,走出國門,經過多樣化的國際市場歷練,中國的風電整機商才能進一步縮短與跨國巨頭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