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發改委:完善風光抽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新型儲能價格機制
近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科學定價機制全面確立,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更加健全,公共服務價格政策基本完善,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價格政策體系基本建立。
《行動方案》明確,健全重點商品監測預測預警體系,做好鐵礦石、銅等大宗商品價格異動應對,強化市場預期管理。深入推進能源價格改革,繼續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持續深化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風電、光伏發電、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建立新型儲能價格機制;針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完善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促進節能減碳;穩步推進石油天然氣價格改革,適應“全國一張網”發展方向,完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形成機制。
李克強:寧波舟山港要打造大宗商品戰略中轉基地
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5月24日,李克強考察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侖港。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連續12年居全球第一,是國內最大的鐵礦石中轉基地、原油轉運基地。李克強在碼頭聽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匯報。他表示,寧波舟山港是我國最早建成的現代化大港。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希望寧波舟山港進一步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儲運等,打造大宗商品戰略中轉基地。
電力
廣東電力統調最高負荷已超去年最高水平
新華社報道,廣東省能源局稱,今年以來廣東經濟不斷復蘇,省內電力需求尤其是第二、三產業用電需求持續旺盛,1-4月用電量同比去年分別增長32.2%和40.2%。與此同時,4月下旬后特別是5月以來,廣東省持續高溫,用電需求不斷攀升,目前全省統調最高負荷需求已超去年全年最高負荷。
油氣
液化天然氣價格持續下行
財聯社訊,據生意社,液化天然氣價格前期漲勢強烈,呈直線式拉漲,而近日市場降溫顯著,7天價格跌幅約10%。5月24日價格繼續走弱,單日跌幅2.9%,降至3500元/噸左右,回歸至淡季價格弱勢常態化發展。
煤炭
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綜合交易價格指數環比上漲4.67%
新華社報道,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5月24日發布的最新一期綜合交易價格指數為160.09點,環比上漲4.67%,自4月12日后連續6期上漲。具體來看,動力煤指數144.71點,環比上漲4.21%;煉焦用精煤指數177.71點,環比上漲1.07%;噴吹用精煤指數186.45點,環比上漲0.53%;化工用原料煤指數157.78點,環比上漲29.12%。該交易中心分析,煤炭行業保供穩價政策調控力度持續加大,部分產地煤價高位回調,業內觀望情緒持續升溫,預期后期煤價將逐步趨穩回調。
儲能
近五年電化學儲能累計規模復合增長率需達57.4%
上海證券報報道,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3.2GW,占已投運儲能項目的9.2%,其中2020年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1.5GW,同比增長145%。據預測,2021年至2025年,電化學儲能累計規模的復合增長率需要達到57.4%,才能滿足“剛需”。
山東:新能源場站要配套不低于10%儲能設施
山東省能源局發布消息,近日該局組織召開2021年山東省發電調度暨電力技術監督工作會議。會議要求,要全面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存量的煤電機組,要按照純凝30%、抽凝40%的最小技術出力水平進行改造;“十四五”規劃建設的機組,要在設備選型時優先考慮靈活性調整能力,達到純凝20%、抽凝30%的調整水平;熱電比低于50%的抽凝機組,要參照純凝機組進行改造。新能源企業要嚴格落實山東省“新能源場站原則上配套不低于10%儲能設施”的政策措施,積極參與電力市場。
清潔能源
湖南成立地熱能開發服務機構
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消息,近日,湖南省鋼結構綠色建筑行業協會地熱智慧能源專業委員會成立,成為湖南地熱智慧能源(包括地熱能、太陽能、空氣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領域首個行業服務平臺。據介紹,僅湖南全省14個地級市城區,淺層地熱能年可利用量折合標煤達1.49億噸,能滿足29億平方米建筑供暖和制冷需求。
國內首臺5兆瓦國產海上風電機組下線
中國華能發布消息,近日,該公司牽頭研制的國內首臺5兆瓦國產化海上風電機組——華能-海裝H171-5MW機組成功下線。該機組一級部件國產化率達100%,整機國產化率超過95%,首次實現了海上風電機組核心關鍵部件全國產化,標志著我國已具備全產業鏈制造能力。
碳排放
工信部召開工業低碳行動方案研討會
工信部發布消息,近日,該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召開工業低碳行動方案研討會。參會專家分析了當前工業領域碳排放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圍繞構建低碳工業體系、提升工業用能低碳化水平、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研發推廣低碳工藝技術、重點行業低碳發展路徑等進行了交流討論。工信部將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做好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
全國碳市場系統聯調測試啟動,機構個人或暫不參與交易
上海證券報報道,全國碳市場系統聯調測試已于近日開啟,以便讓企業盡快熟悉碳交易流程,保障全國碳市場如期順利啟動。根據全國碳市場總體設計,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高能耗行業包括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等。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賴曉明表示,全國碳市場運行初期,預計首批參與者還是控排企業,機構投資者和個人都不會參與。
浙江:2021年力爭新增4000億綠色貸款
浙江日報報道,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近日聯合浙江銀保監局等四部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出臺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10個方面25項舉措。
《指導意見》提出,力爭2021年全省綠色貸款新增4000億元以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同比增長50%以上;2021-2025年,全省綠色貸款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重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2025年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較2020年翻兩番。
新能源汽車
一季度新能源車相關企業同比增3倍
新華社報道,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新增新能源車相關企業超過3萬家,同比增長298%。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先進變速器技術應用份額上升明顯,表明汽車產業節能和轉型步伐提速。
國際
歐亞經濟委員會取消生產太陽能電池材料進口關稅
商務部發布消息,據歐亞經濟委員會官網報道,該委員會近日通過決議,決定取消用于生產太陽能電池的部分材料進口關稅,期限2年,具體包括用于生產高性能光伏電池和組件的原材料。報道稱,歐亞經濟聯盟境內目前不生產符合質量要求的同類產品,該委員會的決定是為了支持聯盟內的生產者。